太空授课为中国航天撒下希望的种子
太空授课为中国航天撒下希望的种子
中国太空第一课的靓丽影像已永久定格,回味悠长。而就在这堂课之前,当孩子们说起载人航天时,霎时想到的或许还只是火箭的烈焰、漆黑的太空和舷窗中遥远的地球……你敢飞天吗?
毫无疑问,国内外一代代航天英雄勇闯太空的精神支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对航天事业的献身精神。与此同时,一个有趣的数字对比同样耐人寻味。曾开创载人航天之先河的苏联及其“传人”俄罗斯,迄今只将3名本国女性送入过太空,而美国已有40多名女性成功飞天。负责挑选航天员的俄科学院专家认为,该国少有女航天员与其传统价值观有关。
如何超越有碍航天的“价值观”?兴趣!对于亲历探索的强烈执著兴趣或许是破解这一谜题的金钥匙,这一点已在科学领域无数次得以验证。
幼时对园艺的浓厚兴趣,使身为中学教师的孟德尔连续8年潜心观察豌豆生长,最终发现生物遗传因子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从小对自然历史的强烈兴趣,让达尔文放弃医学、神学,环球航海考察,著就石破天惊的《物种起源》。
同样,在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的时间表上,基本没有假期和周末。这位年逾七旬的长者为寻找暗物质每日工作十余个小时。不乏味吗?“假如你对科研感兴趣,就会觉得实验室乐趣无穷”,丁肇中说。由此可见,“神女”王亚平太空授课的重要意义,莫过于点燃莘莘学子的太空激情,为航天事业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正因如此,太空授课受到航天大国的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曾“海选”教师上太空,37岁的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本有望成为第一位“太空教师”,但她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而牺牲。直到2007年,芭芭拉·摩根才在国际空间站上圆了太空授课之梦。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位、也是世界第二位成功的“太空教师”。
太空授课只是帮助青少年走近航天的开端。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人士介绍,有关机构还考虑以其他方式开展此类参与互动活动。这在航天领域已不乏先例,比如美国航天局为孪生火星车取名的倡议,就得到近万名中小学生响应,最终闻名遐迩的“勇气”号、“机遇”号均出自一名9岁女孩的太空梦想。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的话音犹在耳畔回响。假如你由此寻声凝望那深邃的太空,可以说中国航天之薪火相传又开始了
- 上一篇:其他宗教萨满教的思想根基
- 下一篇: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2025-07-03六道中药养生汤让你摆脱失眠
- 2025-07-03步行健身好处多有助于接地气
- 2025-07-03白斑病如何预防白斑病的饮食该注意些什么
- 2025-07-03春季吃黄花菜苦刺花等野菜最易中毒
- 2025-07-03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是什么高钾血症有
- 2025-07-03喝茶对牙齿有保健作用药茶
- 2025-07-03不同体质的人要怎么搭配水果呢
- 2025-07-03过快的生活节奏不利于健康
- 2025-07-03不同年龄段女人的冬季保养秘笈
- 2025-07-03好的修养能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