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冬天人们是如何御寒的呢古人的才智令
古代的冬天人们是如何御寒的呢?古人的才智令人敬佩
古代的冬天有多寒冷,现代人当然没法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人留下的文字中略知一二。
李白在《北风行》中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风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白居易也曾记载了夜半大雪压断竹枝的景象:“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那么,在没有羽绒服、暖气、空调,甚至连棉花也没有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御寒的呢?
一、烧火取暖。
古代人虽然保暖材料缺乏,但他们拥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人们常用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设施来取暖。
在考古发掘中,我们经常可以在遗址现场发现古人取暖用的灶坑。这种灶坑一般设置在距离门口较近的位置,既可以充分吸收门外的氧气,还能把取暖和做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灶坑经过繁衍,变成了现在人们还在使用的火塘。
早在秦朝,贵族就开始使用“壁炉”和“火墙”来取暖。在咸阳宫遗址上,专家们发现了三座壁炉,其中有两个壁炉是供洗浴使用,另一个则紧挨着一间较大的房间,估计是专供皇帝取暖的。壁炉里燃烧的材料是木炭,它不但能长时间燃烧,产生的烟气较少,还巧妙地设置了外通烟道,避免中毒。
同时,专家们还在秦兴乐宫遗址中发现了火墙,但制作较为粗糙,只是在前臂内侧中用两片筒瓦环扣,做成筒状,连接壁炉或火塘,让暖气能顺利进入室内,起到保暖的作用。
火墙发展到清代,演变成了空心的夹墙,外墙下设置火道和烧火的炭口。在墙外点燃木炭后,热气就会沿着烟道进入火墙之中,使整个房间暖和起来。烟道还可以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他妃子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
四、专门的供暖机构。
在清代时期,皇宫里有三个专门负责宫廷里供暖的机构。其一为爇火处,专职负责安装火炉和运送柴炭,由两名太监首领带领近20名小太监承担。其二为柴炭处,专职负责柴炭的购买储存和分发,有大约10名太监。其三为烧炕处,专职负责在各个宫殿外点燃炭坑,并保证整个冬天不熄灭。
当然了,上述这些取暖措施只能是达官贵人或皇室成员的待遇,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在棉花还没有用于取暖之前,普通人家就只能靠着粗布麻衣勉强抵御寒冬。麻这种材料,不但可以用于纺织衣物,还可以用来填充袍子。
在纸张出现以后,出现了专门加强御寒效果而特意加厚的纸衣,叫做“纸裘”。纸衣的原料一般由较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这种纸衣相当牢实,不但可以遮风避雨,还能起到保温作用。
当然了,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普及,纸衣这种特殊的服饰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 2025-05-06古天乐的家的装修古天乐妈妈好阔气腕表8万
- 2025-05-06单间家纺店装修工作卧室创意带你充分利用小
- 2025-05-06二手家窗户怎么装修准备装修关于拆窗户的那
- 2025-05-06果然家是什么装修风格年轻夫妻把农村房子9
- 2025-05-06安庆有家厨房装修橱柜店安庆全屋定制行情
- 2025-05-06百家老工匠装修年过六旬的他仿制出123件
- 2025-05-06斗门家装装修套餐价格多少春节假期去哪儿玩
- 2025-05-06甘肃益家装修有限公司透视违法药品保健品广
- 2025-05-06140平面家装修风格140现代暗色家深沉
- 2025-05-06蔡家精装修价格蔡家房价直逼礼嘉看江精装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