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空间

八司马八司马事件

2024-01-09 来源:橙子资讯

八司马、八司马事件

谁能告诉我唐代所说的‘八司马’具体是那八位?

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傻龋谋夺中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棋;王□,杭州人,善书法。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常与东宫的侍读们谈论时事,独有王叔文的见解得到常识。经过多年的接触,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十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病死,李诵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为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团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乃以与刘禹锡有联系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韩晔、陈谏、刘禹锡、凌准判案,李谅为巡官,程异为扬子院留后。又以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李位为推官,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兵权。因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夺兵权计划未能实现。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先于三月迫使顺宗立李淳(后改名纯)为太子,接着,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由于顺宗预定改元永贞,史称“永贞内禅”。王□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永贞元年(805)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李纯。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八司马”以外,陆质先已病死;李景俭守丧,吕温出使吐蕃未还,没有参加革新运动,未遭贬谪;在王叔文集团中地位比较次要的李谅、李位,稍后也被赶出朝廷。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二王八司马指的是什么?他们干了什么事?留下了什么启示与教训?

二王是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是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

永贞革新失败后,这八个人被贬以后的职务都是司马。

哪朝哪代的二王八司马啊?

观唐习律50永贞革新2王8司马先后被贬吕温为何逃过一劫

中唐时有一次腥风血雨的变革,时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程异以及陆质、吕温等人形成了一个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

可惜这场革新仅仅进行了100天就以惨败告终,二王被贬,一个病死一个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先后贬为八州司马。

不过这场斗争中,革新派的吕温却没有受到牵连,这是为什么呢?

一、吕温因祸得福

吕温(771~811)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吕温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其祖父吕延之做到节度使,父亲吕渭做到礼部侍郎。外祖父柳识、外祖叔柳浑皆为著名诗人,柳浑还是唐代名相,绘像凌烟阁。

吕温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他比三试不中的韩愈幸运得多,第二年就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吕温得到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成为了永贞革新派中的前排人物。

在贞元十四年,正是吕温进士及第的这一年,吕温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可以看出吕温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这首诗中,吕温讽刺了权门的奢侈浮华。在天下大旱的时节,权贵们家里的井水不是浇粮食而是用来种花,这和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结尾一句:不知忧国是何人,颇有鲁迅”匕首投枪“的犀利。

当时的唐德宗时代,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权贵们恣意妄为。这首诗可以看出,27岁的吕温血气方刚,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极为不满,很自然地成为了革新派中的一员。

不过,在贞元二十年夏,吕温被任命侍御史出使了,结果被滞留一年多。这期间发生了百日永贞革新,等到他在永贞元年(805)秋回来的时候,革新派已经被彻底击败。

吕温因祸得福逃过一劫,回来没有受到影响,转户部员外郎,留在了长安。

令人好奇的是,吕温出使去的哪里呢?为什么被滞留了一年多?

?二、吕温去哪儿了

804年,吕温被任命侍御史出使,目的地是吐蕃。

安史之乱(755年)以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唐军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建中二年(781年),坚守了十一年的沙洲陷落。

薛居正等人编撰的《旧五代史》记录:

肃宗在灵武,悉召河西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取河西、陇右,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开成时,朝廷尝遣使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陷吐蕃之人见唐使者旌节,夹道迎呼涕泣曰:“皇帝犹念陷吐蕃生灵否?”其人皆天宝中陷吐蕃者子孙,其语言小讹,而衣服未改。

据说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被吐蕃人杀掉,或者断手凿目,弃之而去。

前两天老街写了一篇《

陆游为什么说宁可作大雁而死也不愿意做一个仙鹤而生

》,其中引用了司空图的一首诗,《河湟有感》: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河湟地区沦陷以后,甚至有沦陷区长大的孩子敌我不分,反而”却向城头骂汉人“,令人痛心不已。

吕温流传下来的几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此行的经历与感受。

三、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吕温另一首流传甚广的作品,是一首七言律诗:《经河源军汉村作》,押【元】韵: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这首诗记录了一段国土沦陷的故事。

吕温出使的时候是804年,河湟地区已经陷落了几十年。他在途径旧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东南)汉人村庄时有感而作此诗。

1、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忽,有突兀感,出乎吕温的意料,没想到还能看到汉人的村落。旧,引发了诗人的回忆。

河源军是唐高宗在仪凤二年(677年)所置,唐朝名将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常之镇守此处。

2、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樵子不肯在将军的墓地附近砍柴,农夫依然在唐军屯田的地方耕耘。未侵,是保护;犹就,是继承,表示汉人对故国前代英雄的尊敬与爱戴,更有收复失地回归大唐的愿望。

征虏将军应该是泛指历代屯田部队的军官,是否有某一位特别有名人物的墓地就不得而知了。

破羌将军是指汉宣帝时赵充国、许延寿、辛武贤等人战胜羌人的典故,其中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协助后将军赵充国。赵充国以骑兵屯田之法招降了羌人五千余人,此处应是当年屯田之处,国力强盛时期当地百姓在此处安居乐业。

3、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金汤是金城汤池的简写,天险与坚城依然保留了下来。《汉书·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伏”,夏季伏日,“腊”,农历十二月。伏腊华风,是指汉人祭祀的风俗依然未改。

4、暂驻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

前面写了眼前所见,第七句写了自己的反应:下泪。为何佳一个”空“字呢?第8句作了解答:有心无力复何言。

我有心收复,但是无力回天,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旧五代史》说,在吕温之后30多年,开成年(唐文宗的年号,836年正月-840年十二月)间,唐朝使者去河湟地区,犹有陷吐蕃之人夹道迎呼,流泪问道:“皇帝犹念陷吐蕃生灵否?”,据说语音已经有些不同了,但是衣着还是汉服。

四、吐蕃岁月

吕温被滞留吐蕃一年期间,写了不少诗篇记录自己的感受。

这一夜十五月圆时,吕温思念母亲,做了一首五绝《吐蕃别馆月夜》:

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

北堂,居室东房的后部妇女盥洗的处所,代指母亲的居室。

中和节,是农历二月初二,始于唐德宗贞元四年,这一天困居西域的吕温写了一首七绝,《吐蕃别馆中和日寄朝中僚旧》: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荒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似我向西隅。

在吐蕃,除了汉人,还有被击败奴役的“吐谷浑”部落,《新唐书·西域传上·吐谷浑》记录说:

“吐蕃復取安乐州,而吐谷浑残部徙朔方、河东,语谬为‘退浑’。”

吕温亲眼见到了吐蕃对于‘退浑’人动辄进行鞭挞,有翻译向吕温诉说‘退浑’人的遭遇,吕温写了两首诗表示同情与嗟叹。

《蕃中荅退浑词二首》:

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

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如丝。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

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当年叱诧风云”万群铁马“竟成了异族的奴隶,任人宰割,可悲可叹。

吕温踏上归程时,写了一首诗作为家书,《蕃中拘留岁馀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

蓬转星霜改,兰陔色养违。穷泉百死别,绝域再生归。

镜数成丝发,囊收抆血衣。酬恩有何力,秖弃一毛微。

兰陔,为孝养父母之典,出自晋朝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色养,也是孝顺父母之意。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后人解释承顺孝顺父母要颜色和悦为”色养“。

意思是我被滞留在吐蕃一年了,还不能回去孝顺父母。穷泉百死别,穷泉即九泉,指坟墓。如今我从绝域中死里逃生。照镜有稀疏的头发,行囊中有血泪之衣。

虽然诗中说,自己作为儿子有愧于父母,没有报答父母的的恩情。但是吕温毕竟还是回来了,而且还幸运地躲过了政敌们的迫害。

结束语

吕温出使时34岁,回到长安时35岁。三年后,因为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被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吕温在担任地方官时颇有政绩,可惜他在40岁就去世了。这一年是811年。

吕温以及沦陷百姓的愿望,在30多年以后的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开始,渐渐实现。

沙洲(敦煌)汉人张议潮组成归义军,三年时间内驱走吐蕃,陆续收复了瓜州、沙州等十一州。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又收复了凉州,河湟地区终于重归大唐的版图。

河湟地区的收复,是靠河湟地区的汉人自己起兵驱走了吐蕃,衰弱的唐朝廷没有出一兵一卒,事实上,对于河湟地区的管理也是鞭长莫及。46年以后,强盛一时的大唐王朝自身难保,终于覆灭了。

结束时,依照惯例老街作一首七律为习作,《吕温出使吐蕃有感》:

御史临边恨不言,愧持旌节入河源。执缰百姓空流涕,征虏孤茔独傍村。

筹划谁知子房箸,春耕犹事破羌屯。长安东望风烟里,伏腊金汤且自存。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49来自神秘王国的王孝廉传世5首诗都在日本写成

观唐习律48怼元稹怼白居易怼宰相怼皇帝韩愈的战斗力爆表

就业与保障

中外企业文化期刊

艺术评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