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中央经济

曹操知道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除掉他

2024-02-18 来源:橙子资讯

曹操知道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除掉他?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同时,司马懿派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他说,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并以洛水为誓。同时,他还让蒋济写信给曹爽,称自己只是想将他们免官,劝告他尽早交出权力投降,可以保他们爵位富贵。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于是,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自此之后,司马懿成功篡夺了曹魏大权。虽然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家族遭遇了曹魏力量的抵抗,从而爆发了淮南三叛,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司马懿家族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值得注意的是,就司马懿的野心,实际上很早就被曹操察觉了。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早点除掉这个祸患呢?

正始九年(248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对司马懿未加戒备。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的伪装几乎没有什么破绽,也即骗过了曹爽派去的河南尹李胜。

同样的道理,面对已经猜忌自己的曹操,司马懿一样在全力伪装,或者说是保持低调,这让曹操找不到杀掉司马懿的借口。与此相对应的是,性格狂傲的杨修,则给曹操留下了把柄。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司马懿的父亲,尤其是他的家族势力,也是曹操放他一马的重要原因。司马防(149―219年),字建公,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祖籍河内郡野王县(今河南博爱)。东汉大臣,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晋宣帝司马懿父亲,殷王司马卬之后。对于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来说,耿直公正,颇有威仪。爱读《汉书》,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司马防起家郡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多次赞扬曹操并举荐他。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自守。

就曹操来说,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东汉末年,司马防曾是曹操的顶头上司,而且都曹操有举荐的恩情。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汉末三国时期,举荐的恩情是比较重的。据《三国志集解》记载:“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东汉末年,刘备曾推荐袁绍的儿子袁谭为茂才。所以,等到刘备被曹操击败的时候,袁谭毫不犹豫的收留了刘备,并将刘备引见给了父亲袁绍。

最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防去世,终年七十一岁,也即司马防和曹操去世的时间差不多,在司马防没有去世的背景下,曹操确实难以向司马懿下手,而司马防去世后,曹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付司马懿了。作为河内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司马防生有八子,人称“司马八达”,晋宣帝司马懿为其次子。就司马懿来说,出自河内名门“司马氏”,而且他还有众多的兄弟。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想要除掉司马懿的话,必然要和司马懿所在的家族发生冲突。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还没有完成篡汉自立的全部过程。

在此基础上,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都需要争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以此顺利取代东汉王朝。从这一点来看,曹丕将司马懿纳入到麾下,并视为心腹,无疑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他篡汉自立的工作。综上,因为以上几点原因,虽然曹操已经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怀疑他有不臣之心。但是,曹操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更没有抓到司马懿的把柄,再加上曹丕的维护和司马懿本身的家族实力,促使曹操一直都没有除掉这个祸患。最终,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大将军曹爽,以此篡夺了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