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

2024-02-18 来源:橙子资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

本书除“绪论”和“中西医结合学科史大事记”之外,主要内容分为4章:第1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前史”,简约介绍了各文明古国的早期经验医学、西方医学和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近代的中西医交流等;第2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创立”,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奠基和创立的过程;第3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新发展;第4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评价与展望”,讲述了国家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支持、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可,分析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国际影响、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目录绪 论第一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前史1.1 多源的早期经验医学及其共同特征1.1.1 古埃及的医学1.1.2 巴比伦的医学1.1.3 古印度的医学1.1.4 早期的中国医学1.1.5 早期经验医学的共同特征1.2 西方医学的发展历程及特点1.2.1 古希腊医学和古罗马医学1.2.2 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2.3 近代西方医学的发展特点1.2.4 实验医学的先进性和局限性1.3 中国医学发展历程及特点1.3.1 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1.3.2 临证医学的系统化1.3.3 学术流派的争鸣1.3.4 继承传统的典范1.4 古代的医学交流与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1.4.1 古代的医学交流1.4.2 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1.4.3 近代早期的医学留学活动1.4.4 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的影响1.5 融汇中西医的早期思想和实践1.5.1 中西医汇通派的产生1.5.2 汇通派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1.5.3 “中国科学化”背景下的“中医科学化”1.5.4 革命根据地的中西医结合第二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创建2.1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2.1.1 确立“团结中西医”的卫生方针2.1.2 开展中西医临床合作2.1.3 成立中医研究机构2.1.4 创办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2.2 关于学习和研究中医方法的不同主张2.2.1 对中医经验的“科学化”研究2.2.2 学习中医是否必须系统学习中医理论2.2.3 苏联医学专家关于中医研究方法的见解2.2.4 龙伯坚的中医研究方案及其引发的学术争鸣2.2.5 什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2.2.6 怎样研究中医理论2.3 中西医结合研究范例2.3.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2.3.2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2.3.3 心脏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2.3.4 中医阴阳学说的实验研究2.3.5 肾本质和肾阳虚证本质研究2.3.6 针灸经络的现代研究2.3.7 针刺麻醉及其原理的研究2.3.8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2.3.9 寒热本质和脏象实质的研究2.3.10 青蒿素与三氧化二砷的研究2.4 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与学术共同体2.4.1 中西医结合研究纲领的思想要点2.4.2 多方面人才汇成的学术共同体2.4.3 中西医结合代表人物2.5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和《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2.5.1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2.5.2 《中西医结合杂志》创刊第三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3.1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举隅3.1.1 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3.1.2 肿瘤研究进展3.1.3 肝病研究进展3.1.4 糖尿病研究进展3.1.5 风湿病研究进展3.1.6 血液病研究进展3.1.7 呼吸病研究进展3.1.8 消化病研究进展3.1.9 虚证与老年病研究进展3.1.10 普通外科学研究进展3.1.11 妇产科学研究进展3.1.12 儿科学研究进展3.1.13 骨科学研究进展3.1.14 皮肤性病学研究进展3.1.15 疾病证候分类方法的研究3.1.16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进展3.2 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新理论的出现3.2.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3.2.2 “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3.2.3 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3.2.4 脾虚综合征3.2.5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3.2.6 菌毒并治3.3 对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思考3.3.1 季钟朴论经络研究3.3.2 陈可冀论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和实践3.3.3 对“证候”内涵的探讨和证候研究的思考3.3.4 关于中药研究方法的思考3.3.5 关于“中西医结合”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的探讨3.4 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建设3.4.1 医疗机构的建设3.4.2 研究机构的建设3.4.3 教育机构的建设3.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发展3.5.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制度化建设3.5.2 工作委员会的组建3.5.3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与发展3.5.4 地方分会的成立与发展3.6 中西医结合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3.6.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6.2 Chinese Jouran1 of Integrative Medicine3.6.3 其他中西医结合杂志3.7 研究成果评定与奖励机制第四章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评价与展望4.1 国家支持中西医结合事业4.1.1 提倡中西医团结4.1.2 纠正轻视、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4.1.3 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4.1.4 纠正“大跃进”思想的影响4.1.5 挽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4.1.6 纠正否定中西医结合的错误思潮,确立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地位4.1.7 将“中西医结合医学”列为独立学科4.1.8 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4.1.9 重申“三支力量”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4.2 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可4.2.1 医务工作者民意调查4.2.2 患者民意调查4.3 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4.4 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国际影响4.4.1 积极参与和组织中西医结合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4.4.2 通过中西医结合杂志繁荣国际学术交流4.4.3 促进了国外“结合医学”的发展4.5 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5.1 行政管理问题4.5.2 人才培养问题4.5.3 思想认识问题4.5.4 专业划分和分支学科建设问题4.5.5 科研设计和宏观指导问题4.5.6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5.7 成果推广问题4.6 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的理解附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大事记主要参考文献

头条代理商查询

知乎运营

凤凰平台代理

7在线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