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度猜忌曾国藩为何曾国藩仍能善终呢
慈禧一度猜忌曾国藩,为何曾国藩仍能善终呢?
鸦片战争之后,大清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国家为了凑银子,只好公开卖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外患方面,两次鸦片战争,清朝输得内裤都不剩,巨额赔款不算,还要割地,还要让出很多主权。在列强面前,大清彻底暴露了自己那虚弱不堪的家底。
曾国藩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内忧和外患的国家和腐败无能的官僚系统。
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波及十余省,控制半个中国。而朝廷却无力镇压,绿营更是一触即溃。在危难之际,是曾国藩不辞辛劳,创建湘军,力挽狂澜,使大清免于灭亡。至此,很多人会疑惑,曾国藩当年为何不瞅准时机,带领湘军挥师北上,荡平满清,自己坐江山呢?
按照当时的情况,他是有这个条件的,而且在他的团队里,也有人委婉地把这个建议给提了出来。但是曾国藩并没有这么做。
我看到有些文章说,曾国藩打下天京后,并不具备称帝的条件。其实,如果曾国藩真有称帝的心,他完全可以不理会太平军,而是瞅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北上攻下京城,然后打出“恢复汉人统治”的旗帜,收士大夫之心和民心,迅速稳定局面,然后再改革朝政,整顿吏治,新建军队。如此一来,剿灭太平天国,就不是难事了。
曾国藩要真当了皇帝,个人能力不用说,甩咸丰、同治、慈禧十条街。他上台后会重用汉人,兴利除弊,对中国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是,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
并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曾国藩本人不具备开国之君的出身和气质。
先说出身。
开国之君有出身吗?不是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难道开国之君还有需要有出身?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历代开国之君的出身,我们就能看出其中端倪。
中国自从秦王嬴政建立大一统帝国开始,除了元、清两个实现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外,其他王朝的开国之君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是前朝统治阶层中的重要利益集团,代表人物如西晋的司马炎、隋朝的杨坚、唐朝的李渊、宋朝的赵匡胤。第二类是底层小人物,如低级官吏、低级将领、贫苦草根,代表人物如西汉的刘邦、东汉的刘秀、明朝的朱元璋。第一类人具备改朝换代的政治优势和军事资源,第二类人则有砸破一切旧制度、重建新秩序的需求和决心。
但是曾国藩却不属于这两类人。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之前,他虽然是官居二品的高级官僚,但是却没有进入大清政治的顶层核心圈,缺乏改朝换代的政治优势。他虽然出身贫苦农家,但是通过科举和自身努力,已经跻身于高级官僚群体,缺乏改朝换代的需求和决心。
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利益诉求,利益诉求决定了他的行事方式。对曾国藩来说,他的利益诉求在守成,也就是守住既得利益。对他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通过镇压太平天国,谋得总督、巡抚之职,最好还能封侯,从而扩大他的既得利益,进一步强化家族荣耀。自从在家乡组建团练之后,他后半生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来行事的,所以他打仗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一生谨小慎微,从不肯冒险用奇兵。称帝,固然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昂贵的。曾国藩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后,位极人臣,荣宠有加,他是不会冒险的。
再说气质。
一、曾国藩的思想底色是忠君。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青年时期,为了考科举,长时间攻读四书五经,浸润在传统文化里。成年之后,他终身钻研理学,而且躬身实践。忠君是他的思想底色。他这样的人,只可能是朝廷的栋梁,不可能扛起反对皇帝、反对君权的大旗。
综合出身和气质两个方面,曾国藩自身不具备开国之君的条件,即使当初起兵了,结局也不会很好。
曾国藩一生,在立德、立言、立功上都达到了不朽的境界。他也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人,晚年成功化解了慈禧的猜忌,受封一等毅勇侯。他的家族也一直昌隆。这是曾国藩想要的结果。61岁,他在两江总督任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朝廷赐谥曰文正。
- 上一篇:刘备临死提拔一人此人到底是谁
- 下一篇:揭秘万历母亲李太后如何由宫女晋升为皇后
- 2025-05-13养猫人和养狗人养狗还是养猫研究发现撸狗幸
- 2025-05-13养猫高手小张农村养猫
- 2025-05-13养猫养狗网名有个性的猫咪宠物名字大全快乐
- 2025-05-13烟台万科不让养狗了万科御龙山对面山上鸡鸣
- 2025-05-13家景园里养狗好吗小区发通知只能晚上10点
- 2025-05-13养猫真的挣钱吗国家反诈中心提醒网上养猫还
- 2025-05-13饲养员养狗吃冻干沉浸式养猫猫能自己学会吃
- 2025-05-13养个宠物狗要怎么养养狗狗人一定要学会这些
- 2025-05-13领养猫同城领养猫同城免费领养小猫
- 2025-05-06黄浦家装装饰装修收费标准黄浦装修公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