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脑剥线机

赵国不用赵括取代廉颇最终真的能击败秦国吗

2024-04-01 来源:橙子资讯

赵国不用赵括取代廉颇,最终真的能击败秦国吗?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军的主帅,一开始是王龁,而不是白起,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这一边,也是由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进行指挥。两军僵持之后,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军队数次战败,又反感廉颇怯缩不战,秦国丞相范雎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统率二十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赵括到任后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部队将领,又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主动出兵进攻秦军。秦昭王得知赵括代替廉颇担任主将后,为能彻底击败赵国、能一战定乾坤,暗地里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改命王龁担任尉官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杀勿论。最终,赵括败给了白起,让赵国损失了40多万精锐士卒。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赵国如果不用赵括取代廉颇,最终能击败秦国吗?

首先,对于长平之战的失败,很多人将责任归咎到赵括身上,认为赵括是“纸上谈兵”,这才输给了秦国。反之,如果继续重用廉颇,则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在笔者看来,长平之战中,即便赵国不用赵括取代廉颇,也无法击败秦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赵括登场之前,廉颇已经屡战屡败了。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六月,秦将王龁率军进攻,攻破赵军阵地,击败赵将廉颇,斩杀赵军四名都尉,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二樟城和光狼城均被秦军攻占。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也即一个月之后,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龟缩在营垒里不敢应战。

经过长期的治理和发展,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粮草的重要供给地。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长平之战爆发时,秦国的综合国力要强于赵国。而这,显然不是廉颇继续坚守就能弥补的差距。所以,看似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让纸上谈兵的赵括登上战场,实际上这是因为赵国战略的调整,需要一个敢于速战速决的人指挥赵军。彼时,廉颇在秦军的进攻之下屡战屡败,根本不敢主动和秦国交锋了。既然如此,赵孝成王只能用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取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当然,赵国的最终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合纵其他诸侯国。

最后,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后来,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在长平之战时,赵国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策动其他诸侯国一起攻打秦国,哪怕为此付出一定的利益都是可以的。

但是,在长平之战的过程中,赵孝成王并没有相关的行动,这导致赵国是凭借一己之力来对抗强大的秦国。而这,无疑让廉颇的坚守失去了意义,也即赵孝成王没有充分利用廉颇坚守所争取的时间。换而言之,在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想要继续重用,并还想击败秦国的话,那么赵孝成王必须争取到魏国、楚国等大国的支援,从而达到合纵攻秦的目的。一旦山东六国合纵攻秦的话,那么秦国很可能会在长平之战的战场上主动撤退,从而坐视赵国获得韩国上党郡的结果。而只要能够接受来自韩国的上党郡,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