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 秋燥易与三类疾病混淆凉秋
2024-05-10
来源:橙子资讯
多事之秋 秋燥易与三类疾病混淆凉秋
秋季,有“多事之秋”的之称,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各式各样的疾病将在这个季节蜂拥而至,如秋老虎、秋燥、腹泻、中风等。今天小编在这里介绍秋燥症相关的知识,然而有的人将其他病与秋燥症搞混淆,下面就来讲解人们容易将哪些疾病与秋燥症搞混淆。
初秋之际温燥易被误诊为“感冒”
初秋,温燥易被误诊为“感冒”
案例:25岁的李先生入秋以来常出现口唇干裂、口渴咽痛等症状,他自我诊断为“内腹热”,到某药店购买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口服3天未见好转。7天前李先生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干咳无痰、呼吸不畅、小便短赤和大便秘结等症状;1天前出现发热(低热)、出汗和头痛等症,故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首诊医生诊断为“感冒”,给他进行抗菌、抗病毒和解热镇痛等治疗10天未见效,转某中医院治疗。老中医根据初秋季节特点,结合李先生口唇干燥、干咳无痰和低热的主要症状,诊断为秋燥症(温燥),改用中草药治疗2天后症状缓解,7天后症状渐渐消失,之后巩固治疗14天,至今未见复发。
中医提示:中医学认为初秋天气尚热,故易感温燥。温燥为初秋之主燥,症见口唇干裂,鼻燥出血,口渴咽痛,眼红目眩;干咳无痰,或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伴喘息如牛,胸痛如刺;毛发干枯,指甲反翘,小便短赤,大便结粒;舌红苔干无津,脉细数;或伴有发热、出汗和五心烦热等温热症状。
治疗原则:润燥止咳、生津退热。处方用润燥退热汤加减,干渴重者加生地、芦根;咳血多者加小蓟、白芨;便秘重者加大黄、麻仁;发热、五心烦热重者加柴胡、青蒿等。此外,还可用利咽清凉饮、或葛根山药降火汤等煎服。成药可口服喉痛灵冲剂、化燥祛热口服液、或润燥解热降火丸等。口唇可涂甘油制剂。
- 上一篇:睡觉磨牙肿么办教你六招对付磨牙现象
- 下一篇:扩胸运动是什么 扩胸运动怎么做
相关文章
- 2025-07-03六道中药养生汤让你摆脱失眠
- 2025-07-03步行健身好处多有助于接地气
- 2025-07-03白斑病如何预防白斑病的饮食该注意些什么
- 2025-07-03春季吃黄花菜苦刺花等野菜最易中毒
- 2025-07-03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是什么高钾血症有
- 2025-07-03喝茶对牙齿有保健作用药茶
- 2025-07-03不同体质的人要怎么搭配水果呢
- 2025-07-03过快的生活节奏不利于健康
- 2025-07-03不同年龄段女人的冬季保养秘笈
- 2025-07-03好的修养能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