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经济热点

世界杯龙兴体育馆哪点进拿下2022年举重

2024-06-05 来源:橙子资讯

摄影:陈钰旭

重庆即将迎来史上级别最高的国际体育赛事。日前,举行的国际举重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会议上,与会委员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决定选择中国重庆作为2022年举重世锦赛举办地,这也是中国继1995年于广州承办举重世锦赛后,第二次承办该项赛事。国际举联主席塔玛斯•阿让表示:“我们很高兴地宣布,重庆将是2022年世锦赛的东道主。我们相信,主办方将组织一场最高级别的赛事,标志中国举重史步入新纪元。”

在建中的两江龙兴体育馆

事实上,2022年举重世锦赛落户重庆,只是重庆近年来创建体育强市的一个缩影。据悉,截止目前,重庆已经成功打造了重庆国际马拉松、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武隆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尤其是重庆国际马拉松,与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和武汉马拉松一道跻身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俨然成了重庆最响亮的一张体育名片。

此外,重庆还先后引进了东亚四强赛、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亚洲青年攀岩锦标赛、亚洲龙狮锦标赛、中欧篮球冠军杯、全国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全国跳水锦标赛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值得一提的还有,重庆已入围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备选城市。这意味着时隔19年后,重庆有望再度举办亚洲最高级别的足球赛事。

为了加快重庆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品牌形象,重庆于去年先后出台《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和《重庆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其中,《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重庆主城区具备承办全国性运动会和世界单项体育比赛的能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有条件的区县具备承办全市综合性运动会和国家级单项赛事能力,其他区县具备承办全市单项赛事能力。由此可见,重庆举办2022年举重世锦赛是落实该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

不过,在肯定近年来重庆创建体育强市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重庆在打造、引进国际性体育赛事方面,与同处内陆的武汉、成都存在着明显差距。

2019武汉网球公开赛开幕式

9月22日,一年一度的武汉网球公开赛拉开帷幕,排名世界第一的巴蒂等世界顶级好手云集于此。武汉网球公开赛于2014年开启,继北京中网、上海大师赛之后,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其主体赛事为WTA 超五巡回赛,是WTA全球十大网球赛事之一。众所周知,网球运动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运动之一,因此在武汉举办如此高规格的网球比赛,对于持续提升当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武网结束后不到一个月,10月18日,武汉将迎来一次盛大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综合性国际军事赛事,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除此之外,近年来武汉先后举办了2011亚洲男篮锦标赛、2012汤姆斯杯尤伯杯、2014年男篮亚洲杯、2015亚洲田径锦标赛、2018跳水世界杯、2019篮球世界杯、2019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以及2015年到2019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等国际体育赛事。据统计,目前武汉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在二线城市中位列前茅,一座新晋“赛事名城”正在中部地区强势崛起。

致力于打造“赛事名城”的还有成都。近年来成都先后打造和引进了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FISE世界极限运动巡回赛、铁人三项世界杯、中国乒乓球成都公开赛、2019乒乓球世界杯、2019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等国际单项和综合运动会。据悉,2018年至2020年,成都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将达到67个,其中洲际锦标赛以上级别赛事达50%。

成都申办大运会logo

当然,最让1600余万成都人感到振奋的当属2021年大学生运动会,以及2025年世界运动会,其中大运会又是重中之重。大运会始办于1959年,其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此前中国城市先后有北京(2001年)、深圳(2011年)成功举办过。

不仅如此,去年2月1日,成都公布了创建国际赛事名城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显示,成都争取举办青奥会、亚运会、东亚运动会或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名城。对此,笔者曾撰文指出,作为国内擅长借势营销的城市之一,成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传播城市形象的绝佳机会。

与武汉和成都相比,目前重庆举办的体育赛事差距是显而易见的:1、规格不高。直到2022年才第一次举办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奥运项目);2、受众面较小。除了重庆国际马拉松外,重庆打造和引进的非奥运体育项目占比过高,导致受众面普遍较小。因此,重庆应该以2022年举重世界锦标赛落户为契机,在提档升级现有国内国际体育赛事的同时,加快打造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并在条件具备时积极启动申报全国及国际性综合运动会。

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重庆需要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或者说体育赛事能够给重庆带来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其一、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益明显

在F1官方发布的2018赛季的现场观赛数据中,全年观众总数409万余人,平均每周末19万余人次。落地于上海的F1中国大奖赛,2018年赛事三天累计入场观赛人次达14.5万,辐射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酒店业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惊人。作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日本东京马拉松,也在诠释着赛事经济蕴含的巨大价值。据悉,每年近四万人参赛的东京马拉松举办的前后三天,带来约2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收入。

与单项体育赛事相比,大型综合运动会的“吸金能力”更甚一筹。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当年经济就出现了12.4%的增长。韩国政府曾宣布,奥运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13亿美元的产值。除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之外,被反复提及的是,汉城奥运会结束后韩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由此得以提升。韩国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人认为,“这次奥运会使国人感到自豪”。韩国这个当时“被世界遗忘的国家”,又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前。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北京因举办奥运会也获得了巨大经济收益。统计显示,2008年奥运会带给北京包括奥运营销、奥运商业推广、赞助商活动、广告、场馆建设、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等在内的总收入大约为20亿美元。此外,北京市统计局预计,由于奥运因素,2004—2008年将拉动北京经济年均多增长0.8个百分点。此外,2011年深圳举办的大运会光是赞助费就超过12亿元,远远超过3.25亿元的直接投资额。

根据国际足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2018年世界杯的收视报告,全球约有35.72亿人通过官方传播渠道,观看了2018年世界杯,这占地球总人口的51.3%。中国是全球观看世界杯人数最多的国家,6.557亿人观看了俄罗斯世界杯,占收视总人口的18.4%。由此转化的品牌动能不可估量。

其二、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大型体育赛事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有目共睹。北京自筹办奥运会以来,地铁建设明显加快,通车里程从2000年的54公里,猛增到2008年奥运会前夕的200公里。此外,奥运会留给北京的还有大批公园、绿地、体育场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持续改善。

广州亚运会各项投资总计超过1200亿元,其中九成投入了城市基建项目。广州城市建设速度比原规划至少加快了5年~10年。数据显示,亚运会开幕前数年,广州新开通6条地铁线路,全长超过85公里。当年广州地铁运营总长度已超过235公里,紧跟上海、北京。得益于亚运会的推动,广州新城在市区南部迅速崛起,由天河新城市中心、广州新城中心与奥体新城、大学城、白云新城、花地新城组成的“两心四城”成型,广州城市布局豁然开朗。

武汉军运会举办场馆之一

总投资约1400亿元的武汉军运会,也有力地促进了武汉的地铁建设。2014年武汉地铁通车里程仅为96公里,排名全国第九位,然而随着2015年军运会落户以来,形势发生陡然变化:2018年年底武汉地铁通车里程达到304公里,短短4年时间增加了208公里,排名也跃升为全国第六位,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15条地铁投入使用,通车里程将突破360公里,在全国排名有望更进一步。

其三、提高城市能级有力抓手

在大型城市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往往成为其最重要的抓手之一。目前举办过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几座城市如伦敦、巴黎、洛杉矶,都因此有了广泛的全球影响力和强劲的城市发展力。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为战后的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转机,奠定了战后日本经济、科技强国与文化大国国家形象的基础;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让巴塞罗那由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海滨城市一举誉满全球;2000年悉尼奥运会,令悉尼周边的自然景观闻名世界,连续获评“世界最佳旅游城市”;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给世界的惊喜和震撼,激发了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它能鼓舞人心。它能团结人们,它的力量无可取代。”对于体育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有着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们再说回到重庆。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以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因此,重庆若能借势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不仅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助于站在更高的层面发挥“三个作用”。

大众文摘

中文信息官网

明日风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