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喂药育儿知识警惕给宝宝喂药方法不对不
戳↑关注,你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入秋,对24小时操心在线的老母亲来说,意味着孩子感冒、咳嗽的高发季节就要来了……如果再赶上孩子死活不吃药,那简直是雪上加霜。
前阵子好多家长就给小编留言,喂孩子吃个药,他哭得杀猪似的,不吃又不行,一家子折腾得团团转,怎么办啊?
这么办啊↓
暂且不论宝宝们的心理阴影面积,光说以上这种操作,到底能成功几次,小编还是心存疑惑的。
要说喂药,先要说说喂药人,也就是家长的心理问题。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给孩子喂药时,是不是自己先就很紧张?
本来孩子病着呢,心里就着急,还担心TA不吃药,万一再赶上家人对喂药的事意见不一致,那更是火上浇油。
所以一提起“喂药”,家长自己的心态就不会像喂孩子吃饭、喝奶或者喂其他的日常食品那么放松。
“只有家长先放松了,用轻松、平常的态度给孩子喂药,孩子的接受度才会更高。”
把心理因素调节好,接下来再谈技术问题。
01强行喂药有危险
这里说的强行喂药,不仅包括捏鼻子、捏脸颊,也包括在孩子哭闹、挣扎等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将药喂进嘴里。
“强行”二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是确实不少家长都用过这种方法。
看着孩子生病难受,家长着急上火,遇到费尽口舌哄半天也坚决不配合吃药的孩子,总不能不吃药啊,有时候干脆一狠心,强行把药喂进去。这种看似是为了孩子早点康复的做法,其实很!危!险!
在孩子哭闹、挣扎、深吸气时,一般都是通过口腔呼吸,此时的气道口可能处于开放状态,药物进入气管后,不但会引起呛咳,甚至可能会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除了捏鼻子,还有家长会捏孩子的脸颊,这种方法也不可取。除了同样有呛入气管的危险外,用力捏拧脸颊,也有可能会对口腔的颊粘膜的粘膜组织造成伤害。
在被“强迫”喂药的过程中,除了对药物的排斥,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恐惧,对后续服药也会越来越害怕,会越来越抗拒吃药。
02哄骗不靠谱美国早期儿童纵向研究项目(ECLS-K)研究发现, 60%的家长会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服用药物,且其中有高达48.5%的家长是在哄骗中完成喂药的。
比如:
这是糖,这是好吃的,不是药;
这是牛奶、酸奶、可乐、饮料……,不是药;
吃完药,给你XXXX(糖啊,巧克力啊,玩具啊,零食啊);
来,就吃一口,真的……
明确告诉孩子,这是药
曾经有新闻报道,因为孩子误以为“糖衣药”是糖,而造成误食药物的严重事故。
现在也有不少儿童药的口味都比较“好吃”,比如橘子味、草莓味、葡萄味等等。
因此无论是好吃的药(如美林泰诺林),还是不好吃的药(如蒙脱石散、沐舒坦),家长都要如实告诉孩子,这是“药”,不是糖、不是果汁、不是饮料、不是好吃的……是用来治疗疾病,打败身体里的小病菌的。
如果承诺,就一定要做到
家长有时会用孩子喜欢的食物来“利诱”,承诺孩子吃完药会得到某种奖励,比如奖励糖果巧克力、买新玩具、去游乐场玩……
这里并不是说这种方法完全不对,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承诺,就一定要说到做到。
如果家长自己不能履行承诺,不但会使孩子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也会丧失对家长的信任。
在不欺骗的前提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可以兑现的承诺。
但家长们要注意:
不能因为想哄孩子吃下药,就改变他原本的一些习惯。
比如平时都不给孩子吃糖,现在为了让孩子吃下药,就奖励给他糖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在孩子病好以后,可能会养成一些新的“坏习惯”,反而给我们的养育过程增添了新的挑战。
03喂药前准备核对药名、剂量喂药前,要仔细查阅医生的处方、药物说明书,确认医嘱的用药时间、用药间隔、用药量以及用药的方法等,按照医嘱或说明书喂药。
每一顿喂药前,都要核对药名和剂量。孩子生病时,家长往往都非常焦虑、疲惫,非常有可能看错药名或是记错剂量,因此每次喂药前都不能省略这一步。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每天的服用次数又不一样时,家长最好记录每次用药的时间、药名。
由多位家人共同照看时,还需要及时和家人沟通,以免记不清到底是吃了还是没吃,又或者重复喂药。
按“要求”服药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液剂或粉剂,避免选择片剂、硬壳胶囊等不易下咽或易呛噎的药物。
不同剂型药品的使用方式不同,错误服药不但会影响药效,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泡腾型颗粒冲剂应该用温开水溶解后再服用,不能直接“干吃”;混悬型颗粒冲剂,应该把其中一些不溶解的混悬物一并服用;胶囊(硬壳):整颗温水送服,不能掰开胶囊;是否能和奶、果汁、饭、粥混喂,需要遵医嘱
喂药时,该不该在药里混合奶水或果汁?其实是个小有争议的话题。
有的家长认为与其一口药不吃,不如混着别的,好歹能把药吃进去;也有家长觉得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担心影响药效。
其实,药物能否和其他食物混合,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简单说,就是有的可以混,有的不能混(会影响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比如“口服补液盐Ⅲ”,如果和牛奶混合,牛奶里的钙、镁等矿物质可能影响补液效果,甚至会加重腹泻。
因此,建议家长在医生开药时,除了确认服药时间、间隔、剂量外,也一并征求医生是否能和其他食物混合后喂药。
04喂药技巧、喂药工具针筒形喂药器、医用注射器、喂药滴管、带刻度的喂药勺
喂药技巧
小月龄宝宝:
不要平躺,上半身抬起一些或采用坐姿;
喂药器从嘴角伸入,不要直接把药推在舌头上,绕开舌头挤在舌根下方,或是牙龈外侧。匀速,不要“喷射”进宝宝嘴里。
大一点的宝宝可以使用喂药勺,但是如果宝宝比较抵触反抗,喂药勺会更容易翻撒。
大月龄宝宝:
超过1岁后,喂药就都需要 “心理建设”了。这个时候,如果无法说服孩子心甘情愿服药,事态就很容易变成前面的“强行灌药”。
家长就可以跟孩子讲道理,比如:
“你觉得生病是不是很难受呀?那爸爸妈妈喂你吃点药,帮你治好病就不难受了,好不好?而且吃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爸爸妈妈得病也会吃药呢。”
如果孩子坚决不肯吃药,也不要采取强迫的姿态,可以从TA自己难受这一点,让TA自己想明白“吃药”的好处,用商量的口吻劝服孩子自愿吃药。
家长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爱好”或“软肋”,无论是动画片、听音乐、讲故事,在不欺骗孩子的前提下,都可以当做喂药的辅助工具。
小编说总结下来,给孩子喂药的方法,一般来说就三种“灌、骗、哄”。
最安全也最合理的就是“哄”了,与其逗孩子、骗孩子,其实不如平等地讲道理来得自然、效果好呢。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在喂孩子药这件事上,能够帮到各位家长点什么。
喂孩子药呀,说没用“心机”,其实也用了——咱们绞尽脑汁想出这么多窍门,其实不就是和孩子“斗智斗勇”呢吗;
但说咱们不实诚、耍花招,又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无论想出什么方法,在真正面对孩子、跟孩子沟通时,我们的态度是平等的,是诚实的。
- 2025-05-13养猫人含金量学生党打工人月薪3000养猫
- 2025-05-13人类养猫攻略养猫秘籍学会这三条你就成功9
- 2025-05-13顶楼空中花园养猫流浪猫住到楼顶天台常常天
- 2025-05-13无偿收养猫盐城女子好心收留野猫反被咬治疗
- 2025-05-13中国版以太养猫还在养蛙吗一款养猫手游要进
- 2025-05-13老人养的狗vs年轻人养狗老人把狗当孩子年
- 2025-05-13罗平上门喂养猫罗平县森林公安局民警饲养野
- 2025-05-06陈家坊装修师傅新邵陈家坊镇凝心聚力谋新篇
- 2025-05-06把装修当自己家的房子好吗新房自己设计不找
- 2025-05-06大哥家房子装修的成龙的706欧式别墅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