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店起名浕水岸边是我家一
#我在头条搞创作#外出浪迹时间久了,就十分想念家乡。想念家乡时,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我家门前的那条河,即鄂北枣阳城东的那条大沙河。长大后才知道,大沙河从古时候开始,就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浕水。所以,在枣阳城,有浕水公园、浕水宾馆、浕水路、浕水桥、浕水楼,很多地方都是以“浕水”命名的。改革开放后,枣阳城向东迅猛发展,事实上这条河,早已处在枣阳城的中心位置。可在我心目中,这条河却一直在枣阳的城东。
一
枣阳城是湖北最北边的一座古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2500多年。浕水河紧挨着枣阳县城,从城东绕城半周缓缓地向西南方向流去。河在东城在西,河堤的西面是护城河,护城河的西面是枣阳老城城墙。河堤有五六米宽,河面离河堤有三四人高,老城城墙更高一些,小时候站在河堤上看城墙,总是头仰的老高才能看得到城墙顶。记忆中,城墙的砖是青黑颜色的,砖块很大,就像早些年农村用木模子脱的土坯那般大,甚至更大些。
我从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比我大些的伙伴们一起,趟过沙河,从小东街文教局后面干涸的东护城河爬上去,再从一个坍塌的豁口处爬到城墙顶上,也就是现在小北街一招的位置。枣阳老城,是个坐北朝南,方方正正的城池。站在城墙顶上,举目远眺,城东南角的魁星楼遗址、大南街粮食局院里的黉学、城南文庙城隍庙遗址、城西光武庙旧址,还有近处建筑别致完好的香草亭、高大的报恩寺等,尽收眼底。二招历史上曾是县署所在地,是个城中城,正南面那个高高耸立的城门楼,不知啥时候已拆除,小时候在那个门楼里攀上爬下、和伙伴们一起捉迷藏、逮蟋蟀的情景,我至今清晰记得。
魁星楼残存的一部分,是青砖白石灰砌的,总还有三四人高。二招老县署的城门楼起码有三层楼高,底座和四个角是青砖砌的,其余都是黄土垒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我们曾无数次在这里玩耍。这些建筑有的是清代的,有的是明代的,还有的是更早时期的。枣阳县志记载,枣阳保留下来的老城城址格局,是元朝时就已经形成了的。民间还有传说,现在的书院街老市委院,元朝时曾是枣阳的县衙。儿时常听到的一首歌谣,我现在还能背诵:“莲花堰水无边,红沙河四十八里宽。唐梓山耸上天,魁星楼插进云里面。”
那时候,我们在浕水河里玩耍,到城墙顶上攀爬,一玩就是一天,有时玩到夜里很晚了还不知道回家。城墙倾月,河水闪光,凉风习习,蛙鸣蚕唱,浕水河就是我童年的天堂。浕水河水清澈见底,水边各种各样的石子晶莹剔透,细沙像黄砂糖一样干净明亮。河坡里野生的芭茅又多又大,小的像大圆桌那么大,大的有磨盘那么大,向南连绵有几里长。向北是桑园,桑园一二里宽,八九里长,一直连接到上游的花果园村。熟透的桑枣呈紫黑色,肉坨坨的,吃起来又香又甜。夏日里,我们碗一丢就到沙河里玩。渴了,捧两捧河水喝,饿了,就釆摘桑枣吃。
好像在我八九岁的时时候或许更小些时,也没有人教也没有救生圈,不知不觉中就会游泳了,能在水里潜很长时间。热了,裤子一脱,就跳到河里游泳打水仗。小朋友越玩越多,多的时候能聚集上百人。大人们都忙,回家早回家晚没有时间管我们。我们在沙河里玩水也好,在城墙上攀爬也好,磕磕碰碰是少不了的,但既没发生过有小朋友淹死的,也没发生过有小朋友摔伤的,更没听说过哪有小朋友被偷走的。白天夜晚,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内城外的中小学校,大门都是敞开着的。
我们经常玩的地方在鱼王庙一带,上游不超过小东门,下游不超过大东门。对这一段水域我们熟悉,哪水深哪水浅,我们都知道。水浅的地方水到脚脖子,更浅的地方只到脚面,水深的地方有半人多深,也有几处有一人多深。水深的地方,是我们藏水猫打水仗的地方,水浅的地方,是我们逮鱼摸虾的地方。由于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看的十分清楚。窜条鱼跑得快,我们能捉到的多是沙爬鱼,泥鳅,鲫鱼等。用小刀把鱼肚剖开,洗净抹点盐,用南瓜叶把鱼包起来,烧熟了吃香喷喷的。那个香味呀,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要掉口水。
水下沙面上冒泡的地方,一定有老鱉(团魚)。在我们小的时候,没人敢吃老鱉,逮住老鱉了,要么放生,要么逗着玩。听说村西头杨妈妈家的亲戚“雷喷呼” 敢吃老鱉,谁送老鱉给他他都要,他吃老鱉时众人像看稀奇一样围着他看。吃过老鱉又喝了酒的“雷喷呼”满脸通红,这时他总要装神弄鬼吓我们,一个个被吓得只看谁跑得快。
二
在我童年的时候,浕水河,河面宽水面也宽。顺城湾、小东门、鱼王庙、大东门、东关口五个码头,从上游到下游与水面连接。水面大都在一里多宽,下游南园和沙河店之间水面宽的地方,有二三里宽,水深的地方有两三人深。水面东是一里多宽或更宽的沙滩,从上游花果园到下游南沙河,即施家河坎那一带,弯弯曲曲大约有9公里长。
浕水河涨水时,一河两岸的人都在岸边看大水。水涨的猛的时候,上游顺城湾曾受淹,下游东关的人晚上不敢入睡。枣阳城最高的位置是大十字街,我们村吊井和大十字成直线遥遥相望。听大人说,村西头吊井的位置,和大十字街高矮差不多,而吊井的位置,在我们村是最低的。所以,涨水的夜晚,村庄虽然在东河沿上,村里人也可以放心入睡。每次浕水河涨水,东关都险象环生,结果都安然无恙。有人说,东关是块船地。水涨船高,所以,东关总能平安过关。事实上,每次浕水河涨水,东关一带的水都没有漫过河堤,老县城起码比河堤还要高四米。长大后浕水河很少涨水,渐渐的水面越来越小,到后来县城靠滚水坝积水,才可勉强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用,再后来调罗桥水库的水,经过水厂处理后供城镇居民饮用。
这条河上,原来没有桥,先是在河东自行车厂(那时还是柴油机厂)和公路段的东西两岸,架起了一座木桥,是个单行道,以走汽车为主。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这条河上在光武路架起了第一座钢筋水泥桥,所以这座桥叫光武桥。我当兵离开家乡后,又在小东门和东园村之间,架起了第二座桥,并从小东门向东新开劈了一条大街,西面与书院街相接,东面与人民路相接,再向东取直与刘升路相接,起名叫东书院街。这座桥,开始有称东园桥的,也有称书院街桥的,还有称小东门桥的。后来为了规范,有关部门给这座桥起名为沙河二桥,先建起的那座桥自然就是一桥。现在,这条河上仅市区内就有四座桥,一座比一座建得漂亮。正在建设之中的五桥,位于浕水宾馆下游一点,现在人们都称之为浕水桥,与前四座桥比较已,我估计质量和外观都会好的多。
20世纪80年代中期,枣阳市委市政府机关,从书院街老城区迁到了河东东园现在的位置,奠定了枣阳新城的基础。几乎是在同时,建了枣阳历史上第一个公园——浕水公园,由于缺少资金,公园只是个毛坯。但毕竟枣阳有公园了。听知情人讲,还准备把水中的几个小岛修桥连接起来,但由于相同的原因只修筑了七个桥墩就放那了,没想到一放竟放了30年。陈东灵同志来枣阳担任书记时间不长,水中的七孔桥和园门桥,像出水芙蓉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自然也把水中的几个小岛连接到了一起。七孔桥修起后的那年春节,从外地回家过年的我,当晚就特意从上面走了一趟,一上一下136步。桥上有照明灯,桥两边有霓红灯,桥面是那种黑紫色的防滑地板砖。作为本地人和公园变迁的见证人,走在上面在感到幸福的同时,还感到的是十分满足。
陈东灵同志到枣阳后,又在沿河路下面沿水面的堤边,修建了一圈人行便道,并从里面按装了向里倾斜的半人多高的护栏,既保护了河堤和游人安全又美观好看。公园扩建到冷水沟时一条路倾斜向上,使公园和沿河路又连接到一起。同时,对沿河路又进行了改造升级,启动实施了沙河风光带,所有的空地都修建一新,要么硬化要么绿化,修闲的石凳石条,你走到哪感觉累了想坐下休息一下,那里一定有石凳石条在等着您。不知啥时候,污浊腥臭的水面早已变清变蓝,恶臭味消失,两岸随风飘舞的杨柳阿娜多姿,再配上明亮的路灯,人们不论是漫步在沿河路,还是跑步在沿河路,或是跳舞在沿河路,都神采奕奕,心花怒放。
过浕水河向东三公里,就是汉城,即枣阳汉文化园。广阔壮丽气势恢宏的汉文化广场,第一次走进的枣阳人,在心情激动喜悦的同时,无不为汉城拍手叫好。从枣阳的发展速度和格局看,以汉城为中心的枣阳城市圈正在快速形成,七纵七横的交通网已经实现,素有鄂北明珠之称的枣阳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在广袤无际的鄂豫两省交汇处,更加显得耀眼夺目。
就是这条千年未曾断流的浕水河,养育了枣阳人民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枣阳的人口,由建国时的40万增加到了现在的100多万。城乡市民的平均寿命,由建国时的40多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全国百强县市排名由第99名跃升到第66名。从这条河里,流淌出了无数的故事无数的歌。
- 2025-11-05国内休闲度假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
- 2025-11-05旅游日常用品旅游必备的物品和用品你知道吗
- 2025-11-05养生旅游讲师四季健康养生知识送进工地百场
- 2025-11-05济南旅游日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济南24家
- 2025-11-05鳝孔坝旅游美丽的鳝孔坝
- 2025-11-05出门旅游小相机全球最小相机发布比蓝牙耳机
- 2025-11-05000610西安旅游西安旅游000610
- 2025-11-05合肥周边旅游景点门票合肥包公园五一起将免
- 2025-11-05九华山旅游门票优惠8月1日8月31日安徽
- 2025-10-28和别人相处小窍门有哪些参考读书七个技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