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素质

屎字起名字盘点历史上那些屎尿体诗歌

2025-10-21 来源:悦维资讯

盘点历史上那些“屎尿体”诗歌

最近,贾浅浅加入作协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说贾浅浅这个名字,她的作家老爸贾平凹知名度很高。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爸如此牛X,女儿想必不会差到哪里去。于是,找来浅浅老师的诗作拜读,比如这首:

很多人拿这首诗说事,觉得屎和尿都能进诗歌,简直是对诗歌的亵渎,尤其是对少年儿童有不良的影响,甚至戏称为“屎尿体诗”。这种说法不能说没道理,毕竟文学艺术是要给人美感的。但是,我要亮明我的观点:说屎尿屁不能入诗,入诗就是低俗,就是下流,这就有点偏颇了。关键看什么?看立意。“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杜牧说的非常明白。对于诗歌尤其如此。

先来简略回顾一下“屎尿屁”登上大雅之堂的历史。早在至少2861年前,这个“屎”字在民间诗歌《板》里就出现了,后来收入《诗经·大雅》:“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

按理说,像“屎尿”这种秽物不会出现在自命清高的文人笔下,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后来我发现,不仅有而且历朝都有。只不过文人嘛,装是要装一下下滴,他们往往采用适当的修饰。比如,称“屎”者少,称“粪”、“矢”者多;言“尿”者少,言“溲”、“溺”者多;“屁”则一般就是“屁”。

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立意”二字。

看下面这首诗:

“淤泥解作白莲藕,

粪坏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

随缘流落小民家。”

——(宋·黄庭坚《水仙花》)

这首诗是宋朝大诗人黄庭坚写的,“屎尿屁”对于植物的化学作用具体就不科普啦。但是把屎尿屁的化学作用写得这么高雅脱俗的我还是第一次见识。恍惚中,我看到一朵鲜艳的黄玉花出粪便而不染,濯溲尿而不妖……后面的请大家自行脑补。

我们形容美女嫁给了丑汉子,一般会说“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这句俗语大概率就是这么来的。

不仅文人把屎尿屁入诗,连和尚也来凑热闹。几百年前,有一位志明和尚,法号铁汉,又叫铁屎,听听,这名字就已经“臭不可闻”了。他写过《牛山四十屁》,就是四十首诗,其中有十首失传,只留下三十首。其中一屁是这样写的:

海角天涯走一遭,

算来只有住山高。

昔年羊肉街头过,

也曾惹得一身臊。

诗里虽然没出现“屎尿屁”的字眼,但“腥臭”的味道扑鼻而来。你想,一个出家人经过卖羊肉的市场,到处血似乎拉的羊肉、羊血、羊下水,那是什么体验?诗中写作者年少时走南闯北,“昔年羊肉街头过,也曾惹得一身臊”。经历人生冷暖之后,作者大彻大悟,“算来只有住山高”。整首诗充满禅意,一点不亚于“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或者“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单论立意,这首诗比起刚才那两首禅诗,毫不逊色,绝不是简单的“屎尿体”诗。语言的“粗俗”,注意啊,这个粗俗是打引号的,反而成了它的一大特色。明白如话,又回味无穷。

想必大家都吃过臭豆腐,臭豆腐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上面两首诗就很像臭豆腐,看上去臭,读起来香。“屎尿屁”不是原罪,只要心如明镜台,那就无处惹尘埃。

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知识和审美教育形成的鉴赏能力,真正经久不衰的艺术一定是属于大众,绝非是属于小众的。能够打动人心直击灵魂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如果把艺术玩成少数人的小圈子,那艺术离没落就不远了。

云端官网

现代农业研究期刊官网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科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