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电脑剥线机

盖碗防烫手小窍门3点干货教你盖碗泡茶不烫

2025-10-28 来源:悦维资讯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非常佩服诸葛亮,不愧有着“卧龙”的称号。

在刘备前往东吴想要迎娶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时,诸葛亮深知前路危险。

于是给刘备准备了三份锦囊妙计,用来帮助刘备顺利娶到媳妇,然后顺利归蜀。

三个锦囊妙计,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情境下拿出来看,能够帮助刘备走出困境。

虽然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周瑜也从中阻挠。

但是好在有诸葛亮准备的锦囊妙计,帮助刘备及其众人遇到困难时指明方向。

最后不仅让刘备顺利娶到夫人,周瑜也是被气到昏倒。

除了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让人明白一件事,总有对策能够解决问题。

有句话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遇到事情不要慌乱,自乱阵脚,而需要冷静思考,这样能够想出相对应的方法。

对于喝茶的朋友来说,盖碗是常使用的茶具。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少茶友的手都曾被烫过。

有些人甚至因为害怕被烫手,后续都不敢使用盖碗泡茶。

但是,其实只要掌握好方法,使用盖碗泡茶就不会被烫手。

过年的时候,家里会有亲朋好友来访,为对方泡上一杯茶,也是一种待客之道。

那么,使用盖碗泡茶,究竟怎样才能避免被烫手呢?

《2》

首先,就是关于盖碗的选择。

很多时候,如果盖碗没有选对,那么烫手是不可避免的。

盖碗的容量不宜过大,这个很多人不会注意到。

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家里客人多,想要茶汤能够分配均匀,就想着多泡点茶汤。

所以,最终会选择容量比较大的盖碗,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发现比起平时很容易烫手。

容量大、直径宽的盖碗,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驾驭的。

使用盖碗泡茶,需要考虑是否顺手。

这么大、这么宽的盖碗,很难有人能够一手轻松握住,可能需要手指十分用力。

在这种只能勉强握住盖碗的情况下,还要拿起来合盖出汤,自然就更困难,很容易拿不稳,最后可能导致盖碗打翻,热茶飞溅。

这个时候,被烫的风险就增加了不少。

而且,这样握盖碗,虎口处难免也会碰到滚烫的碗壁,也会被烫。

此外,在选择盖碗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玻璃盖碗。

玻璃材质的导热性更好,沸水注入盖碗中,热度就会迅速蔓延到盖碗的每一个部位,包括碗沿。

而且,在使用玻璃盖碗的时候,你会发现碗盖与碗身部分过于严丝合缝,有时候难以分开。

在泡茶准备出汤的时候,盖子和碗口贴合,不容易轻松快速调整出汤开口。

出口太小,茶汤没有办法快速倒出,但是如果突然将开口增大,茶汤蜂拥而出,容易飞溅烫手。

在泡茶的时候,常见的盖碗是白瓷盖碗。

同样有着不吸香吸味的好处,而且还能够轻松调节开口,材质的导热性也不强。

在快出水的情况下,指尖所握的碗沿部分并不会太烫。

《3》

很多人在泡茶之前肯定看到过不少网上的泡茶手法,特别是高冲注水。

这些,只是看起来比较好看,但是对于冲泡出来的茶汤而言,并无益处。

并且,高冲注水,沸水在往下掉落的时候,有可能会飞溅而出。

稍有不慎,可能沸水并不会全部掉落在盖碗中,而是会洒落在周围。

并且,沸水一旦飞溅,就会有被烫的风险。

自己泡茶,就不需要在手法方面表现得“花里胡哨”,可以选择最简单有效的环壁注水法。

在注水的时候,一手拿着碗盖,一手拿着水壶往盖碗中注水。

注水时,沿着碗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注入沸水,这样能够确保茶叶尽可能多与沸水接触。

并且,一边注水,眼睛还要时刻紧盯水位线。

使用盖碗泡茶,注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不合适。

注水如果太少,茶水比例失衡,茶汤会泡浓,从而变得苦涩。

而注水量太多,一方面破坏了茶水比例,另一方面,沸水漫过碗沿,碗沿部分变得很烫,根本没法进行出汤。

如果强行出汤,这个时候烫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如果不进行出汤,那这份茶汤也算是彻底作废了。

所以,在注水的时候时刻注意水位线,一般水位线就是碗沿。

当水位线接近碗沿的时候,就可以停止注水了。

这样,既不会导致水漫盖碗,导致不能出汤,也不会出现注水过少的情况。

《4》

使用盖碗泡茶,常用三指握碗法。

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碗沿,食指搭在盖钮处控制开口。

在出汤的时候,不管是手指还是手掌心,都不要触碰到碗壁。

碗壁部分温度很高,一旦触碰就会被烫。

并且,如果不想被烫,就不要进行闷泡坐杯。

注入沸水之后,温度不断蔓延到盖碗的每个部位。

而碗沿部分,就是热度蔓延比较慢的部位,如果快出汤,就不会被烫。

但是如果闷泡,茶汤的温度会蔓延到碗沿部分,这个时候再去拿,就会被烫。

热度是从碗壁、碗口、再到碗沿,碗沿是最后防地。

如果进行闷泡,那么被烫依然是常态。

在出汤的时候,要控制开口,需要有合适的出汤口。

如果出汤口太小,那么茶汤就会更慢倒出,这个时候碗沿就有可能烫手。

出汤口太大,茶汤一股脑喷涌而出,容易失控,最后茶汤飞溅而出烫手。

所以,出汤口需要认真调节,一般是呈现出一丝月牙状。

《5》

注意以上这些方面,被烫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

使用盖碗泡茶的过程中,被烫依然是常态。

有时候看老茶客现在使用盖碗泡茶,感觉这般轻松,看起来一点都不烫。

一方面,多年泡茶的经验帮助对方已经知道如何规避被烫的风险。

另一方面,老茶客已经被烫习惯了,有时候甚至感受不到被烫。

盖碗泡茶,记住这些锦囊妙计,被烫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官网

汽车电器期刊

福建茶叶杂志官网

作家天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