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五亩养花灵宝市苏村乡巾帼辛勤耕耘种出
河南经济报 记者 丁光展 见习记者 王盾 通讯员 姚东民
2022年6月6日,走进河南省灵宝市苏村乡孙家沟村脱贫户杨艳平的花卉大棚,一株株姹紫嫣红、形态各异的花卉争奇斗艳,一盆盆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绿植簇拥而立,串串红、牵牛花、海棠、羽衣甘蓝……或含苞待放,或亭亭玉立,呈现出一派美不胜收的景象。
“我这个大棚一年可以卖三茬,收入15万元,除去种子育苗、管理投资,一年还能赚不少呢。”刚在花卉大棚旁装完车的杨艳平和丈夫王云刚,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杨艳平是苏村乡孙家沟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与丈夫王云刚、儿子、婆婆和丈夫的哥哥生活在一起。婆婆年事已高,患有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吃药;丈夫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不能干重体力活;五十多岁的哥哥患有轻度精神疾病,需要有人照顾。平日里,杨艳平紧靠打零工维持着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他们家是全村出了名的困难户。
为了改变家庭生活,杨艳平努力在困境中寻找生活的希望。2014年初,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杨艳平和丈夫决定“南下”去广东省打工。在南方的几年生活中,杨艳平夫妇忍受并适应着天气的高温高湿,然而对患有疾病的王云刚来说,每天承受着病痛坚持上班,严重时已达到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无奈只得住院进行治疗。为了维持生活,在丈夫出院休息调养期间,杨艳平四处寻找机会到厂里打工,养家糊口。
2017年3月,杨艳平夫妇瞄准了生猪养殖项目,从银行贷款5万元,开启了家庭养猪之路。在自家院内建起120平方米的猪舍,安装定位栏10个,产床3个,当年存栏母猪10头,年产猪仔100余只,存栏育肥猪10头。这一年市场行情稳定,杨艳平的创业之路也算顺风顺水,旗开得胜,年底猪仔出售后,便获利1.5万元,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当杨艳平正全心全意扑在生猪养殖上时,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如一缕春风迎面而来,带着他们一家人搬出了曾经居住了几十年破旧不堪、隐患不断的土窑洞,住进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锦凤社区安置房,与家人生活在125平方米的单元房里,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能不掏一分钱住上这样宽敞明亮的好房子。”杨艳平感慨地说。随着易地搬迁居住地的转移,杨艳平不得不告别家庭粗放式的养殖模式。“应该发展什么”成为摆在杨艳平面前的头等大事。
2017年底,在扶贫相关政策的帮扶下,杨艳平自筹资金建了一个钢架大棚,享受政策补助1万元。杨艳平还走出去,四处考察市场,最终决定种植花木。在认真分析了市场需求后,杨艳平和丈夫建起了花木场,首批栽种花卉10万盆,效益非常可观。
在连续四年多的发展中,杨艳平和丈夫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提高养花水平。同时,他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客户郑重承诺:当天下单,当天送货,当天摆好。为了留住每一位客户,杨艳平不分昼夜的工作,有一次给客户摆完花木已经是凌晨2点。
在花卉大棚,杨艳平是种植技术能手;在家里,杨艳平是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能手。每天,她都会早早起床做饭,照顾患有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年事已高婆婆的生活起居;对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丈夫也是照顾有加,尽量让他少干活、饭菜吃好;她还得照顾患有轻度精神疾病的哥哥。在孙家沟村,杨艳平早已是村民口中常常夸赞的好儿媳、好媳妇。
如今,漫步杨艳平的花卉大棚,一排排花盆整齐摆放,各种花卉向阳而生、朝气蓬勃。“我还计划再建两个大棚,扩大生产规模,发展20万盆花卉,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乡邻致富,一起奔小康。”杨艳平一边整理着花卉,一边信心满满地说着。
- 2025-11-12吊兰怎么养花的步骤如何正确养护吊兰这几招
- 2025-11-12家里养花有蚂蚁花盆里有蚂蚁怎么办消灭蚂蚁
- 2025-11-12家庭水养花方位家里的花养在哪个位置最旺运
- 2025-11-12六年级的养花夜读丨老舍养花
- 2025-11-12库尔德宁养花能人航拍新疆油画般的向日葵花
- 2025-11-12灵宝五亩养花灵宝市苏村乡巾帼辛勤耕耘种出
- 2025-11-12玛姬婶婶养花技巧阳台党爱养的花玛姬婶婶好
- 2025-11-12家庭养花失败心理养花失败伤亡多源于这3个
- 2025-11-12锯末养花什么时候能用锯末养花不要踩坑用对
- 2025-11-12高层阳台养花攻略阳台养花记住3口诀养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