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族文化简介颇具羌族特色的沙朗文化
羌族文化简介 颇具羌族特色的沙朗文化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都会跳羌族沙朗,而“沙朗”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娱自乐性较强的集体舞蹈形式。现羌族沙朗已经要...[查看全文]
-
羌族舞蹈羌族的羊皮鼓舞和萨朗是怎样的
羌族舞蹈 羌族的羊皮鼓舞和萨朗是怎样的羊皮鼓舞羌语称“莫恩纳莎”,原是祭神、驱鬼、求福、还愿以及送死者灵魂归天等,由巫师表演的法事舞蹈。羌族巫师称“许”或“释比”,是多种信仰中一种不脱离农...[查看全文]
-
羌族人在节日的时候是怎样进行礼祭的
羌族人在节日的时候是怎样进行礼祭的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查看全文]
-
羌族建筑羌族建筑有着怎样的历史
羌族建筑 羌族建筑有着怎样的历史历尽沧桑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查看全文]
-
罗隐雪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罗隐《雪》: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查看全文]
-
罗隐鹦鹉作者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
罗隐《鹦鹉》:作者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查看全文]
-
羌族有着怎样的教育模式羌族文化简介
羌族有着怎样的教育模式 羌族文化简介学前教育解放后各地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逐步增加,规模渐次扩大。不少幼儿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广大羌族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开阔眼界,增...[查看全文]
-
羌族萨朗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的
羌族萨朗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羌族萨朗作为羌族多数歌舞种类的统称,源于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交融与互补。因此,要说明羌族萨朗的艺术特点,就必须从其内部分类中一一道来。整体上说,羌族萨朗粗狂...[查看全文]
-
羌族碉楼是怎样建成的又有啥作用
羌族碉楼是怎样建成的?又有啥作用羌族地区山高水险,为便利交通,1400多年前羌民就创造了索挢(绳挢)。两岸建石砌的洞门,门内立石础或大木柱,础与柱上挂骼膊般粗的竹绳,少则数根,多则数10根。竹索上铺...[查看全文]
-
羌族体育羌族传统的体育竞技都是啥
羌族体育 羌族传统的体育竞技都是啥摔跤:是羌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在羌族青少年中间流行。羌族摔跤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方相互交叉抱抓对方腰带,较量时不能用脚踢和脚绊,以连续三次将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