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斩首犯人很容易其实规矩很多的
古代斩首犯人很容易?其实规矩很多的
斩首作为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中死刑方法之一,从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规矩还是很多的。
首先,犯人不是你想砍就能砍的。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古代刑罚不仅是为了惩罚罪犯,也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一些极其特殊的犯人,可以“斩立决”,比如战争期间的罪犯,或者皇帝命令要立刻处决的罪犯。其他的,在审判定罪之后,还需要层层上报,请朝廷批准执行死刑。
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连具体时间都有很多讲究。以明代为例,虽然规定是秋分以后,立春以前执行死刑,但是在这期间也不是每天都可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还有节气日、祭祀日,或者是其他重要日子,甚至下雨天未晴,都不可以执行斩首的。
具体到斩首的时辰,则是电视剧里常演的“午时三刻”。古人认为死者阴气太重,必须要选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斩首才行。午时三刻,大约为11点45分,太阳最盛,犯人被斩首后阴气瞬间消散——意思是罪大恶极之人,连鬼都不让你做。
所以,不管是绞刑、斩首,还是凌迟处死,都要讲究时间,不可能随便就咔嚓了。
另外,斩首的地点也很讲究。古代执行死刑,要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会选择公开场合。一般来说,王公大臣被斩首,会选择在朝门之外,比如明清时期,就是北京的午门。而普通罪犯,会安排在集市,比如清朝就是在菜市口。行刑的日子人山人海,围观者非常多。所以像包大人那样,自己在公堂上就把犯人砍了,起不到震慑作用啊……
那么“刀下留人”会在现实中存在吗?
电视剧中古代好像随便犯点错误,都会被砍了。可实际上,除了少数嗜杀成性的暴君之外,大多数时期死刑都很谨慎的。真遇到冤枉的,临刑前“刀下留人”,完全有可能发生。
比如著名的唐朝宰相魏元忠,曾被周兴陷害入狱,押赴刑场即将斩首。结果武则天觉得他还是有功劳的,特意下旨免死。传令的人怕耽误时间,还真派了个跑得快的,先去喊“刀下留人”了。估计要是晚一会儿,魏元忠就被砍了。
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正常情况下,历代统治者都不会随便杀人的。死刑犯,往往都是罪大恶极之人。
另外,古代死刑的方式不仅仅是斩首,还包括绞刑、凌迟,当然还有一些不常见死法(如赐毒酒、气毙之刑)。这其中,斩首是最常见的。罪行稍微轻一些的,可能会采用绞刑的方式,留全尸。重一些的,就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 2025-05-06高级感家装怎么装修如何打造高级感的极简装
- 2025-05-06东莞市家装装修公司东莞装饰公司有哪些东莞
- 2025-05-06北京家理律所装修海淀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办
- 2025-05-06百家湖国际花园装修案例涟城360别墅装修
- 2025-05-06300平米家装装修费用晒晒上海300平别
- 2025-05-06给父母家改造装修房子为爸妈改造126退休
- 2025-05-06姑妈家的邻居区域装修好了农村为什么忌讳邻
- 2025-05-06大连幸福e家装修怎么走这些区域更换供热管
- 2025-05-06独栋家装装修流程及费用独栋别墅装修一般多
- 2025-05-06朵朵家装修风格自装到现在比装修公司报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