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飞将军李广戎马一生为何却没能被封侯呢

2023-11-24 来源:橙子资讯

飞将军李广戎马一生,为何却没能被封侯呢?

李广是我国西汉时期名将,人称“飞将军”,论其功绩和战术素养,能够排进中华历史上名将的前几名,但就是这样一员猛将,却没有加官进爵,这是什么原因呢?

(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他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也接踵而至。前121年,伴随霍去病从西路出击的同时,李广与张骞从右北平出击匈奴,两人合计至少一万五千人马。结果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与张骞率领的一万余中军互相失散,李广所部被匈奴左贤王包围,李广与儿子李敢死战了一昼夜,待张骞赶到,才算得救。事后裁定,张骞误期,论罪当斩,缴款后赎命贬为平民,而李广虽然又是全军覆没,但相比于8年前,此次杀伤敌人与战损两相抵消,不赏不罚。

个人性格特征加上当时的普遍战争理解,使得李广拼了老命,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后一次机会。这次机会便是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史记》和《汉书》中《李广传》《卫青传》和《匈奴列传》中关于此战中路军的记载各有出入,但是在几个关键的环节,大致保持了一致。

首先,李广数次请战。汉武帝除了嘴上安慰老将军年事已高,心里也知道李广勇则勇矣,但外线作战的条件下如果单独指挥作战估计凶多吉少,一次不许,两次不许,三次不许。终于,还是准了。李广担任先锋前将军。

(图)《史记》,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这一条史实,从关系上讲,是汉武帝与李广两人之间的;从动机上讲,李广求战只为捍卫自己的武者荣誉,而汉武帝勉强首肯,要么爱惜李广的荣誉,要么不认可李广能够胜任这个位置。依我个人的推测看,以当时37岁的汉武帝韬略来说,心里是不认可的,而嘴上是要留情的,他的意思是坏人丢给主帅卫青去做吧。

其次,公孙敖在此前跟随霍去病出击的过程中因为失期,导致好不容易跟随卫青拿到的爵位没了,身份也变为平民了。卫青看着老哥们如此境况,有心提携一把,于是让自己大将军幕府的长史下达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速去右将军的军部报道,照文书行事。”虽然卫青调开了李广,但同时也等于调开了李广的本部人马去右路和赵食其合并进军。

随后卫青让公孙敖挂个前将军的名头与自己本部一同进军。如此一来,五万骑兵除去配给公孙贺和赵食其的左右军之外,配给李广所部的先锋骑兵也不在战斗序列之中。最终再经过长途跋涉的损耗,面对单于本部接战,卫青本部区区五千骑兵不但没有能力包抄,而且随即陷入苦战,使得单于遁逃。

这一条史实,从关系上讲,看似牵扯汉武帝、卫青、公孙敖和李广四人,但实际不过是作为统帅卫青自己的选择而已。可以说汉武帝抛给了卫青一个大麻烦,但同时也给了卫青便宜行事的权力。如果卫青真的如同普遍理解是“求稳”的话,那么只会直接去人留兵以保证胜利。

(图)卫青,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最终卫青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求全”而不是“求稳”。他在汉武帝的目标、公孙敖的友情和李广的荣誉之间,选择了尽量顾全三面的做法,给了原本跟随中军的公孙敖前将军的名分,也给了李广对等前将军位置的军队,那么注定只能牺牲他自己的胜利概率了,而他是大将军,是汉武帝的目标执行者。

再次,即使最恶意地推测《史记》所载的李广说“军中无向导”的话(《史记》说“军亡导,或失道”,而《汉书》说“惑失道”),也很好理解。原来公孙贺的左军与赵食其的右军就是做做样子的僚机,配不配向导全看将军本人幕府中的实力和经验了。但李广从来就不善于,或者说不屑于收集情报,与匈奴作战一生的老贵族出身,更视匈奴为异类,杀之还来不及,更别说养而用之了。所以没有向导、不善于俘获向导、最后失期,自然就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类似的几位将领的几次失期中,唯一一次只差池了一天就找到并救了李广性命的,还是大名鼎鼎的地理冒险家张骞。最后,因为无向导而愤怒的李广带领本部相应人马与右路军赵食其的部队一起出发,结果穿越沙漠果然迷路,不但没有与卫青本部会合,甚至与一同出发的赵食其也断了联系。走来走去,反倒是向南走出了沙漠之后,李广才遇到了已经班师返回的前将军公孙敖和同样迷路的赵食其。

这一条史实,从关系上讲,看似牵扯李广、卫青和赵食其三人,同代人太史公的《史记》所载是“没有向导所以迷路”,有意维护汉武帝与卫青的东汉班固的《汉书》所载仅仅是“迷路”。但这不过是李广自己一直存在的外线作战问题,至少他作为一个兵团级别的指挥官,是第五次栽在了冒进和迷路的难题上。在汉初,一个独立指挥官都是拥有自己幕府的,一个兵团级别的指挥官可以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但是不能没有基本的军事指挥素养和基本的幕僚群。于是,冷冰冰的结果是,李广羞愤交加而自裁。

不过太史公的《史记》偏向李广,班固的《汉书》又维护卫青,这一点倒是可以确定。有没有向导的问题放在一边,《史记》说:“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薄。”《汉书》说:“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府上薄。”

只有一字之差,但阐述的关系迥异,刀笔可畏啊。杀一字与杀一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李广怕受辱于刀笔小吏而选择自杀而死,周亚夫怕受辱于刀笔小吏而选绝食而死,也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大将军卫青自己分兵带来的结果是,加上穿越沙漠带来的骑兵损失,最终没有拿下擒杀单于的战略目标。最有知人之明的汉武帝终究还是漏算一环,原本卫青这路也不是对付单于主力的,在关键时刻给了求全的卫青一个大包袱。卫青也按照自己的做人准则进行了选择。但没想到情报出错,卫青对上了单于。如果是霍去病,估计直接把老将军的面子驳了,漠北之战中从征的路博德就完成了约期。不能不佩服汉武帝那个“数奇”的评价——老将军李广啊,点儿背,认死理儿。

上斯坦福大学条件

卡耐基梅隆学费

斯坦福大学要求

美国博士申请留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