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便民春风

秦始皇为什么铸造十二金人最终十二金人都被

2023-12-19 来源:橙子资讯

秦始皇为什么铸造十二金人?最终十二金人都被熔铸成钱币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他命令工匠将这些兵器铸造了十二个金属人放置在阿房宫前,蔚为壮观,成为大秦的典型象征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目的何在?

一、“金”的古代含义。

十二金人的质地应该是当时普遍用来做兵器的金属,主要成分是铜,其次是铁、锡等金属次之,古代的“金”很多时候指的是“铜”这种金属,我们经常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将领或者大臣经常被赏赐“金”多少斤,其实指的是“铜”这种金属,它是古代时期铸造钱币的主要原料,赐给“金”就相当于赐给了钱。

现在社会中仍旧遗留了古代“金”的意思,譬如“五金商店”,这里指的就是各种金属,而不是单纯的“黄金”了,古代的“金”泛指金属。古代也有黄金铸造的“钱币”,称之为“上币”,因为其稀有的缘故,很少流通,大都在上层社会中集中出现,尤其以帝王、诸侯王的墓葬中屡有出土。

二、十二金人概貌。

根据诸多的历史记载,秦始皇铸造的金人十二有的高五丈,有的是三丈,有站着的,有坐着的。站姿5丈高,坐姿也就3丈高了,脚的长度是“六尺”,每个金人的重量是“千石”。

根据秦汉时期的“丈”的计量单位,站姿5丈也就相当于11.55米左右,坐姿3丈也就在6.93米,“金人”的脚应该在1.38-1.40米之间。

至于汉朝时期的“千石”一般是用来计量粮食的体积单位,根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宋朝的“一石”是按照92.5市斤来计算的,合计到汉朝时期的秤称量的话是341斤(汉朝的斤)。换算下来的话,秦朝的一石应该是120斤,每斤约合256.26克,换算下来,一个“金人”的重量在30715千克,约30多吨,如果按照最高标准计算的话应该在80多吨。估算“十二金人”的重量在30——80吨的区间。

“金人”的服饰是狄人的,当时狄人已经归顺了秦朝,成为古代秦人的一员了。

三、铸造“金人”的目的何在?

有一个成语称之为“定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来自于大禹统治天下之时,铸造了“九鼎”显示自己功绩,秦始皇也不例外。

1、天下一统,彰显武功。

秦始皇是以武力统一了战乱纷纷的诸侯各国,实现了天下一统。大禹做九鼎,那么他就别出心裁,铸造十二金人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大禹的九鼎异曲同工。

2、熔炼武器,消弭战端。

根据历史记载,十二金人的金属大多来自于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军队的各种兵器,秦始皇将这些兵器收集起来,重新熔炼,铸造了金人。古代造反没有兵器是一大弊端,秦始皇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消除原来六国诸侯企图复国的图谋。

3、统一度量衡,控制国家货币流通。

根据记载,每个“金人”的身上都有铭文,相传为李斯、蒙恬所做,李斯撰写的文字,蒙恬书写。《长安志》记载:“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

到了魏明帝曹叡执政期间,他想着将剩余的两个“铜人”搬到洛阳自己的宫殿中来,不过金属雕像太重了,到了西安的“灞桥”就过不了,于是“金人”就摆在了灞桥旁边。

后来前秦的苻坚占据了长安,就将这两个铜人全部搬回长安城,并且命令工匠将这两个金人熔炼,然后铸造了钱币。

至此,秦朝的十二金人全部被熔炼,制作成了钱币,最终完全消亡十二金人的居然也是“秦朝”,只不过这个秦朝是苻坚建立的!

花卉官网

中国航务周刊官网

校园英语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