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内阁首辅与宰
明朝内阁首辅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内阁首辅与宰相有什么区别?
内阁首辅,即首席内阁大学士。在明代,首辅是明代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是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而言的概念,这种称呼大致出现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次辅不敢与之抗衡,代表人物有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
首辅职权
在明代,一般而言,内阁首辅指大学士中入阁最早、资历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通常又最受皇帝信任,拥有相对重要的职权、地位。
其一,票拟权。票拟权起初并非由内阁辅臣独享,更不为首席内阁大学士垄断。但后来,票拟权逐渐专归于内阁,在内阁之中又由内阁首辅执笔主稿,首辅委托则其他阁臣可以执笔。嘉靖以后,首辅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一方面,首辅极力维护其“主票拟”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他阁臣一旦受命与首辅共主票拟,则意味着他将取而代之。此后,首辅的票拟权在天启、崇祯年间,先后受到过魏广微和倪元珙上书的冲击,但大体维持了下来。
其二,对六部的影响。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在事实上控制了六部,张居正还试图通过”考成法“使这种控制正规化。
其三,位次。随着地位的提升,阁臣常拥有各部尚书的兼衔,但地位起初与六部的实任尚书不可同日而语,其后则慢慢反超,科举读卷时的次第反映出了这种微妙的变化。 内阁首辅一般官以“少师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位列文臣之首。
此外,也有学者讨论内阁首辅的“封还执奏”权(封驳权),不过学界一般把封还执奏视作内阁整体的权力,其对于内阁首辅的专属性似不明显。
内阁首辅的实际职权因人、因时而异,行使职权的效果也是如此。由于内阁在制度上只承担秘书、顾问工作而不能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也无监督百官执行之权,甚至被视作临时机构,又由于宦官批红权的牵制,故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内阁大学士最多只有”准宰相“的性质,并非真正的宰相。
- 2025-07-03健康饮食牢记八种不能隔夜进食的食物
- 2025-07-03防流感食疗方薄荷粥可清热解毒降低感染几率
- 2025-07-03春节健康饮食之七大禁忌
- 2025-07-03脸色暗血淤教你淤血体质调养方法
- 2025-07-03脱水的治疗是怎么样的
- 2025-07-03健康长寿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 2025-07-03得了肺痿怎么办辨证施治是关键
- 2025-07-03运动完后背疼如何缓解运动后疼痛的症状
- 2025-07-03游泳时注意事项有什么六种情况忌游泳
- 2025-06-27家装装饰装修时间要求无论你再忙装修这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