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配资

揭秘曹魏政权为什么不能长久

2023-12-19 来源:橙子资讯

揭秘:曹魏政权为什么不能长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还师洛阳,或许是因为多年的征战让曹操身心疲惫,或许是关羽此前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让他心惊胆战,曹操在洛阳忽然一病不起,并因此重病不治,病逝于洛阳城中。世子曹丕听闻这个消息后,当即从邺城赶到洛阳继位丞相与魏王之位。为了尽快的登基称帝,曹丕从东汉末年时期纲纪紊乱的历史中吸取教训,为了迅速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并稳定政权局势,曹丕笼络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势力,并打击异己势力,同时他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还让忠于曹魏的夏侯惇为大将军,更是联合孟达收复了上庸三郡。在此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就此登基,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汉室因此而亡。

曹魏政权衰弱得如此快,与士族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时士族兴于两汉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顶峰,同时衰败于唐朝时期。在士族最为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三十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亡,并在此之中出现了八十多个帝王,而这一段时期不过短短三百六十余年,也就是说,几乎每四年多就能够出现一个帝王,每十年就有一次王朝的更迭,正因如此,分裂、政变与改朝换代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常态。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士族就是新的封建贵族,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大量人口与土地,因此他们有私兵与坞堡,而且随着他们权势的不断积累壮大,他们本能的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在他们头上,毕竟一旦有了这样的政权,这些士族的利益就会大幅度的减少。虽然曹丕与曹叡选择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与士族合作,但也因此让士族逐渐兴盛,导致皇族受到了限制,因此在士族叛乱时,宗亲势单力薄,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更何况在推行九品中正制后,虽然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如此一来,士族力量不断强大,宗亲势力不断减弱,在此消彼长下,这样的政权自然不会是士族的对手,因此即便后来萧家选择重佛教对抗士族,北朝则靠诸个胡人的部落来抗衡士族,但只要士族还是强大的,就不可能建立起两三百年的稳定王朝,正因如此,曹魏政权才会如此快的衰颓。

笔者认为,曹操用“抑豪强,重寒庶”的方式打压了士族,但由于曹丕为了登基而重新重用士族,导致曹魏政权无法长久,实在令人惋惜。

中文信息杂志社

世界有色金属官网

中国科技纵横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