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建筑钢材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真是项羽妇人之

2023-12-19 来源:橙子资讯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真是项羽妇人之仁吗?

我们都知道,鸿门宴上项羽本有机会杀了刘邦,但是他却白白放走了这次机会,因此才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其实这个问题三观不正。

但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不断地这样追问。其隐含的意思是,杀才是正常合理的选择,不杀反而是很反常的。说项羽政治幼稚的有之,说他刚愎自用,妇人之仁的也有。总之,都认为项羽该杀刘邦。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暗算宾客,背信弃义,不择手段是家常便饭,在历史上反复出现,是历史之常态。人们以为理所应当。如春秋时公子光设宴刺杀他的堂兄吴王僚,当上国君,即后来的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而且杀了之后,非常坦然快意,不会有丝毫的负疚感。更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反而会受到拥戴。

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有“宾客权利”一说,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便有这个说法。即便是敌人,如受邀前来,也要以礼相待,绝不能加害。也不是说西方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但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做了暗害宾客这种事的人,会产生严重的负罪感。也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和反对,天下人,包括他的手下人都会纷纷背弃之。如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就描述了麦克白暗杀邓肯王后不得安宁的负罪感。我料到有人会说,不能将文学作品等同于历史,不能这样比较。但文学作品是人们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就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言,完全可以说明问题。

相比之下,主张分封制的人是少数,主张郡县制的人是主流。历史上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零星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楚汉两大阵营的主要谋士基本上赞同郡县制,如汉之萧何,张良;楚之范曾,弃楚投汉的陈平等。

范曾说项羽,“竖子不可教也!”范曾要教项羽什么?就是给项羽灌输一统天下的郡县制思想,但项羽固执己见不听。所以范曾才出此言,最终心灰意冷而离去。他又不可能像陈平那样去投靠刘邦。陈平为什么弃楚投汉,还不是看见项羽满足于当个天下总盟主的霸王,没有取天下的野心,才投靠有取天下野心的刘邦。

根本上,正是因为项羽昧于大势,才导致他在与刘邦的斗争中,逐步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所谓“失道者多助,得道者寡助”。此消彼长,项羽由强转弱,而刘邦则由弱转强。

还是因为项羽压根没有统一天下当皇帝的想法,才觉得没有必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毕竟他需要刘邦封建一方。认为只要将刘邦安置在交通不便的汉中,封关中给秦朝降将章邯等人,扼住刘邦进入关中的通道,便可遏制出刘邦的野心,维持住以他为盟主的分封秩序。

但项羽错估了形势,也高估了自己。他既缺乏正统性和德望,也缺乏足够的实力来维持住他制定的国际秩序。分封不到半年,齐国贵族后裔田荣因不满分封,就赶走齐王取而代之。打乱了项羽制定的国际秩序。随后,刘邦派韩信乘机出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得了关中,拉开楚汉相争的序幕。历时五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告终。

刘邦胜后继承了秦国的政治遗产,恢复了郡县制。由于汉初朝廷的控制力尚不足,兼辅以分封制。但郡县制的趋势不断加强。刘邦在世时基本上铲除了异姓王。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取消了宗亲诸侯王的治理权,算是完全采用了郡县制。

环渤海经济瞭望

科技与创新版面费

科学技术创新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