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城市梦想

古代皇帝赐姓之后自己还要不要回家祭拜本姓

2023-12-19 来源:橙子资讯

古代皇帝赐姓之后 自己还要不要回家祭拜本姓祖先

对皇帝赐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姓氏象征着的是一个人的血统,代表着一种身份,所以姓氏这个词语不是面向所有人的,它只是针对于占据少部分的统治阶级而言,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氏的。所以说姓氏本身就带着一种特殊的含义。你比如说商朝的国相比干,其后代就是以王为姓,专门和其他宗族来做一个区分。正是因为姓氏的独特性,所以古代王朝的皇帝为了笼络或者贬斥人的时候就会采用赐姓的手法。帝赐姓受者是必须要改姓的,否则就是抗旨。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古代如果得皇帝赐姓之后,还祭拜自己本姓祖先吗?

多说一点,祭拜皇族先祖只是针对于那些功臣或者降将来说的,那些少数民族首领是不会祭拜皇族先祖的。这是因为少数民族首领说到底他没有同化入汉民族之中,而且跟皇帝之间的君臣关系没有那么牢固,对皇帝也并不忠心,所以即使改姓他们也不会去祭拜皇帝先祖。你比如说西夏,西夏皇族接受了北宋皇帝所赐的赵姓,但是他们却从来不祭拜宋太祖。

有人改成国姓进入皇族,也就有人因为犯错而被逐出皇族。那么那些被从皇族之中踢出去的人还需要祭拜原宗族的先祖吗?这当然是要的。在古代皇族内部的人员只要惹得皇帝不开心,皇帝就会想尽办法去惩处,而改姓就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手段。在武则天主政的时候,她就将自己的死敌们就剔除出了皇室家谱之中。你比如说皇后王氏改姓为蟒姓,宠妃萧氏改称枭氏。而那些反对她独揽朝政的李姓皇族都被改成了虺氏,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被改成武姓。虽然他们都被逐出了皇族之列,但是遇到祭祀这样的事情之时他们依然要参加进来。因为说到底他们身上流淌着的还是皇室家族的血。

当然皇帝赐姓也不一定是给国姓,有的时候会以地方或者事件来赐姓。你比如说魏孝文帝。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就让鲜卑族大臣改姓,很多人都是以当时的地名或者旧有的汉名改姓。在比如说三宝太监郑和,他以前不姓郑,只是因为他在郑(地名)立了功,所以被赐姓为郑。像他们并没有改换国姓,而是让皇帝赐予了别的姓氏,所以他们就需要先后祭拜两个先祖。一个是皇帝赐姓的这一支的先祖,受者必须跟宗族内的其他人一起前往祭祀。然后再转过头来祭拜自己原来宗族的先祖。虽然非常麻烦但是古代人乐得做这件事。在古代祭祀一直都是大事,从商代开始祭祀这件事小到平民大到贵族他们都必须严格对待。周代把祭祀这件事体系化和制度化,形成了周礼。到后来祭祀和孝顺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如果不祭祀先祖那就是不孝子孙。在古代谁也带不起这个大帽子,因为它太过于沉重了。所以总的来说即使那些人在皇帝的要求下改了姓,但是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去祭祀原有宗族的祖先的。这不仅是对传统孝道的一种要求,还是因为在主观主义上他们其实是想做这样的事情的。

汽车测试报告期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动漫先锋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