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探索浅谈夏商周三代的服饰特点
历史文化探索:浅谈夏商周三代的服饰特点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除开其他的,当时的手工业及染织业也达到了新的水平。那么夏商周三朝的服饰特点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甲骨文中,已出现有“桑”、“丝”、“蚕”、“帛”、“衣”、“裘”、“巾”等文字,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表面上带有丝绸残迹,而且除平纹外,还有菱形纹、方格纹及暗花回纹,这表明商朝已经掌握了花斜纹织制的纺织技术。在出土的石玉雕制成的人形实物中,可以看到具体的形象,其装束为:头戴巾帽,上穿交领右衽衣,下着裳,腰围带,下系韡。这一人形雕像,服装轮廓清晰,为了解商代服饰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并和有关文献记载相印证。
周代除冕服外,另有弁服、裘、袍、深衣等衣制。弁服为古代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裘为一种寒衣,以白色狐裘为贵,天子才能穿。袍为长衣式服装,上下连体,无衣、裳之别,袍设夹里,内絮丝绵。因当时丝绵有限,除天子百官外,庶民则只絮粗麻等物。袍初为内衣,战国时期开始作为外服穿用,汉代以后逐渐普及。深衣形制早于袍,是中国古代继上衣下裳之后出现的又一服装类型,其特点为上衣下裳缝合连属,通体一式。深衣与上衣下裳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服装形制,对后世的服装影响很大。以后出现的袍服、长衫、禅衣等通体服装,均沿于深衣形制。
周代除礼仪场合是下着舄外,便居时则穿着屦。屦也为先秦鞋的通称,汉代则通称履。屦一般用麻葛材料制作,单底以适宜便居穿用。战国时期,西北游牧民族的靴渐渐传入中原。靴为皮制,多为高筒,适宜骑乘。冠帽发式作为服饰整体的一部分,至周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具有了礼俗色彩。这一时期,上层男子20岁成年,需进行加冠之礼,谓之“冠礼”。女子插笄不但用于束发固髻,也作为成年、婚否的标识。按定制,女子许嫁者15岁举行笄礼,以插笄区分女性身份。
- 2025-05-06大王的家自己装修来看看我的小房子装修
- 2025-05-06北京家装装修厂家20222023十大京派
- 2025-05-06奉贤区小美家装修公司毛绒玩具藏陷阱上海警
- 2025-05-06钢铁侠家怎么装修好看如果漫威英雄要装修设
- 2025-05-06不知道怎么装修家自己动手装修步骤教你如何
- 2025-05-06楚雄酒吧装修预算北京家装无业游民放高利贷
- 2025-05-06佛爷家的装修风格二月红和丫头的家装修成这
- 2025-05-06合肥改造家装修哪家好些合肥装修真心建议看
- 2025-05-06成都适合装修的小熊家20万中产家庭的选择
- 2025-05-06常州家装风格小户型装修127平装修才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