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经济新闻

宝宝晚上睡觉抓耳挠腮如何预防耳垢过度生长

2023-07-25 来源:橙子资讯

宝宝晚上睡觉抓耳挠腮如何预防耳垢过度生长

一、宝宝晚上睡觉抓耳挠腮是怎么回事

宝宝爱抓耳 或许是耳屎多

耳屎多存在于中耳道,少量的时候好处就是杀毒卫士,但是过多就会感觉听力受阻,涨涨的,也是为什么宝宝总是又抓又挠。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黏液状物质,它可黏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等。它的存在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皮肤干裂和黏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水作用。

专家指出,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据统计,在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中,85%以上都有挖耳屎的习惯或直接因挖耳屎致伤而感染。如果孩子好动或挖耳屎时感觉不舒服稍作挣扎,挖耳器具还可能伤及孩子的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要少给孩子挖耳屎,如果家长发现儿童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耳朵内误进杂物,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让专科医生借助器具取出,千万不要擅作处理。

二、 如何预防耳垢过度生长

宝宝爱抓耳 是不是外耳道湿疹?

宝宝爱抓耳,有时可能是外耳道湿疹。婴幼儿外耳道湿疹最常见原因是躺着喂奶、喝水、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朵,造成轻度感染,表现为渗出的液体淡黄稀薄,和耳内分泌物混在一起时有异味,有瘙痒感,其实这只是外耳道湿疹或炎症。药物或其他过敏性物质刺激,以及湿热、毛织品、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等因素刺激,都可能诱发外耳道湿疹。

不要用肥皂水清洗湿疹部位,否则会加重局部刺激,也不可涂抹红霉素药膏。防止因痒搔抓患处,应给宝宝剪短指甲或戴布手套。

如何预防耳垢过度生长?

①外耳道,经常给宝宝擦拭清洗,注意千万不要用棉签,以免宝宝乱动误伤,使用柔软的丝巾捻成条状,蘸水或者清洗液给宝宝轻轻擦洗即可;

②保持关注,一旦宝宝经常抓耳朵,就仔细检查,必要时送医院专门清理;

③3岁以下的宝宝,每半年左右,带他到儿科专门检查是不是需要清理耳垢;

④有飞虫等活物不慎进入宝宝耳朵,不要急着用耳勺下手掏,可以让宝宝歪头,用灯光照射让他飞出;

⑤宝宝洗澡后,要留心看他是不是耳朵进水了,让他两边分别侧躺流出,以免积累滋生耳垢。

三、宝宝耳朵进异物的应急措施及家长的错误做法

耳中有异物时,宝宝可能会因不舒服而猛抠耳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家长遇此情况必须尽快采取措施。

1.准备油质液体

如果是小昆虫进入耳朵内,可滴入橄榄油、甘油、婴儿油、麻油等油质液体驱使小昆虫爬出。

2.照明法

也可以手电筒、台灯等照明用品,往耳朵内照射以驱使蚊虫爬出。

3.切勿掏挖耳朵

如果是其他硬物进入耳朵,则千万不要用尖锐物去掏挖耳朵。掏挖极易把异物更推入耳内,更可能伤及耳膜。

4.尽快送医

将宝宝患耳朝下,尽速送至医院耳鼻喉科请医师治疗。

TIPS:家长最容易犯的错

1.轻视忽视

当异物进入宝宝耳、眼器官内时,最忌讳家长轻易忽视,小小的一个异物如不及时加以处理,都可能造成发炎的严重后果。

2.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自行处理

切忌只是经过自己的判断来擅自处理异物。当发生异物伤害时,最佳的方式是请医师帮忙取出。

3.乱涂药物

任意的涂抹药物不仅会影响医师的诊断,还可能因不当的用药而造成副作用。

四、孩子的耳朵不能随便掏

临床上不少患中耳炎的儿童,检查发现其耳道遭到破坏,鼓膜被刺穿,仔细问诊才知,父母或爷爷奶奶经常帮孩子挖耳屎。很多父母无辜地表示,他们认为耳屎是耳内垃圾,且有碍观瞻,影响听力,及时清理才能保持整洁干净。

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黏液状物质,它可黏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等。它的存在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皮肤干裂和黏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水作用。

专家指出,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据统计,在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中,85%以上都有挖耳屎的习惯或直接因挖耳屎致伤而感染。如果孩子好动或挖耳屎时感觉不舒服稍作挣扎,挖耳器具还可能伤及孩子的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要少给孩子挖耳屎,如果家长发现儿童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耳朵内误进杂物,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让专科医生借助器具取出,千万不要擅作处理。

杜克大学申请条件

北京出国中介

耶鲁大学回国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