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经济频道

六韬文韬守国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2024-01-24 来源:橙子资讯

《六韬·文韬·守国》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六韬·文韬·守国》表达的是什么道理?应该怎么理解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为天地经纪。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

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其宝固大矣;因其常而视之,则民安。夫民动而为机,机动而得失争矣。故发之以其陰,会之以其陽,为之先唱,天下和之,极反其常。莫进而争,莫退而让。守国如此,与天地同光。”

【译文】

元朝末年,黄河泛滥成灾,殃及冀、鲁、豫广大地区,造成“里人乏食,草木为粮”,人民流离矢所,饿浮遍野,广大民众饥寒交迫,忍无可忍,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之中。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十五万民工修治黄河。这些民工被征发到工地后,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还要受官吏的凌辱鞭打,怨恨满腹。早已利用白莲教秘密进行起义准备的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等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便在民工中积极活动和串联,宣传天下就要大乱,号召起义。

他们暗地里做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开凿的河道上,同时派人到处散布歌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掘出石人,认为歌谣灵验,群情震动。他们辗转传告,很快遍及附近乡村,韩山童、刘福通觉得发动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在河北永年杀黑牛白马,聚众宣誓,准备举起反元大旗,各地同时起义。

但由于秘密泄露,韩山童被捕遇害,刘福通逃回颖州(今安徽阜陽)率众起义。他们头裹红巾,称为红巾军。由于红巾军所到之处,尽杀元朝官吏,“开仓济贫”,对人民“不杀不婬”,得到民众的热烈拥护,因此各地纷纷响应,起义迅速发展。元王朝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率领的一支起义军攻占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美与时代版面费

前卫官网

环球市场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