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移动空调

今古奇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讲述了什么内

2024-01-24 来源:橙子资讯

《今古奇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选集,讲述了什么内容?

《今古奇观》是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选集,作者为明代抱瓮老人。主要选自冯梦龙的“三言” 和凌濛初的“二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中的四十篇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它既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留存着消极和庸俗的旧意识,其中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和描写色情的成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当时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今古奇观》流传很广,版本很多。早期刊本有吴郡宝翰楼刊本,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据载,该本题“抱瓮老人订定”,序中“皇明”二字另行抬头,每篇有眉批,可断是为明末刊本,刊刻在崇祯五年(1632)《二刻拍案惊奇》刊行后至崇祯十七年(1644)之间。国内藏早期刊本有上海图书馆藏本,内封已佚,不知刊刻堂名,题“姑苏抱瓮老人辑,笑花主人阅”,序中“皇明”二字也另行顶格,由此可见此本也刊行于明末或明末清初印。书前有署“姑苏笑花主人题”的序。其中有插图八十幅,为上下两截板。笑花主人的真实姓名亦无可考,但由署名可得知,他与抱瓮老人及三言的编者冯梦龙、二拍的编者凌蒙初都是江浙一带的人,这些平民通俗文学家对话本的搜集整理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今古奇观》的其他版本还有同文堂刻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聚元堂刻本,均为四十卷。

三是友谊题材的作品,讴歌信义任侠、一诺千金、肝胆相照的精神。如俞伯牙突破了贵贱等级的藩蓠,和樵夫结为生死之交。不管世俗的偏见,在艺术上互为知音。左伯桃用生命成全友人的事业;吴保安不顾一切,十年如一日,一心营救一位从未见面的朋友;羊角哀不负知己,宁愿自杀去帮助死去的朋友战胜恶鬼;贾石冒着生命危险,给予灾难中的沈钅东以巨大援助和道义上的支持。这些友情都是非常感人的。反之,作品中也描写了忘恩负义如房德一类的人,鞭挞了背信弃义的行为。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爱憎更加分明。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市民阶层渴望朋友之间肝胆相照,患难相助,信赖合作的需要和愿望。

四是还有另一些作品表现了市民阶层思想中落后的、庸俗的一面。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中的文实,《宋金郎团圆破毡笠》中的宋金,他们都因偶然的机会,意外地发了一笔财,这正反映出小市民、小商人幻想摆脱穷困生活的思想。还有的是封建说教,宣传迷信的作品。如《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通过对庄子的歌颂,来宣扬夫权主义和禁欲主义;有的是为封建剥削、封建思想、封建道德唱赞歌,如《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徐光信义愤成家》等篇,树立了所谓忠孝节义的榜样。有的是宣扬荒诞迷信、因果轮回思想的,如《钝秀才一朝交泰》宣传“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的观点。《刘元普双生贵子》则充满因果报应的气氛。这些落后思想都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加以分析和批判的。

《今古奇观》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当时社会丰富的画卷,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在道德、行为、性格、心灵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冲突。那些有着进步思想的作品,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在创作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作者刻意烘托渲染、突出具有戏剧性的特殊情节,如杜十娘暗藏着巨大财富,最后沉箱跳江,人财俱毁的情节,动人心魄,发人深省,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说话的艺人及编纂的文人很注意选择最典型、最突出、最动人心弦的事件,把这些原始材料加以巧妙的安排,合理的剪裁,构成完整的故事内容。因此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斑。另外,为求得故事的情节动人,作者把情节安排得曲折复杂,又特别喜欢运用偶然巧合的手法,使结局不落俗套,出人意外。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描写神仙鬼怪的浪漫主义手法,至于对人物的塑造,前面已经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今古奇观》在清代的禁书目中标明是“抽禁”。据阿英《小说三谈小说搜奇录》第二十三《今古奇观》提到有《袖珍绣像今古奇观全传》,锦心斋刊,从《今古奇观》四十回本中选出二十回刊出。其中第七篇“灌园叟”、第十篇“女秀才”、第十四篇“吕大郎”目文全挖去。阿英认为“当是刊出抽禁,刊行期约当嘉、道间”。从中我们可以得知部分抽禁的内容。至于这三篇为什么遭到抽禁,我们只能根据其内容作一些猜测。第一篇恐怕是描写神仙,荒诞不经,结局又是劳动人民斗争的胜利,为统治者所不容;第二篇是女扮男装、有碍风化。最后一篇中有金钟“恨皇帝”,说“我的祖宗分授的田地,却要他来收钱粮”,显然,这种话更是大逆不道,理所当然被划入抽禁之列了。

文苑官网

中国化工贸易版面费

家庭生活指南杂志社

大众商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