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便民春风

中秋是几月几日的节日

2024-02-04 来源:橙子资讯

中秋是几月几日的节日

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许多人不知道中秋节是什么时候。下面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日历上说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天的八月中旬,所以叫“中秋节”。8月15日,当人们仰望夜空空看到比其他月份更圆更亮的满月时,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其他地方的游子也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此。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意义

第一,与农业生产有关。“秋”这个字的意思是:“庄稼熟了,秋天就来了。”农历八月,各种农作物逐渐成熟。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农民们在8月15日庆祝。因为八月十五日在“中秋节”,所以叫“中秋节”。

其次,《礼记》记载:“天子在春而阳,秋在夕。”晚上的月亮是用来祭祀月亮的,所以早在春秋时期,帝王们就有祭祀月亮和拜月的活动。后来达官贵人学者纷纷效仿,逐渐流传到民间。形成举国欢庆的节日。

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后羿射日成功,拯救了百姓,得到了王太后的两颗丹药。服一个就长生不老,服两个马上成仙。后羿喜出望外,想带着心爱的妻子,美丽善良的嫦娥一起去。

后羿把长生不老药给了嫦娥,让她先好好珍藏,以便择日,沐浴更衣,然后一起服用。然而,这件事被后羿的部下孟鹏知道了。有一天后羿不在家,他拿着剑闯进后宫的住处,强迫嫦娥拿出仙丹。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孟鹏的对手,趁他不备吞下了所有的丹药。嫦娥吞下仙丹,立即飘离地面,冲出窗外,飞向天空空。因为嫦娥牵挂着丈夫,她飞到了最近的月亮上,变成了仙女。

当后羿回来时,他没有看到他心爱的妻子。知道了前因后果,他抬头看了看夜空,呼唤着心爱妻子的名字。昏暗的灯光下,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有一个摇曳的身影酷似嫦娥,渴望妻子的后羿派人到嫦娥最喜欢的后花园摆了一个香案,放上她最喜欢的蜂蜜和鲜果,在月宫里遥祭缅怀嫦娥。听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人们在月亮下摆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运和平安。

中秋节的习俗

欣赏明亮的满月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是祭拜月神。人们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放在大香案上,当月亮半挂空时,就开始祭拜。在唐朝,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

在宋朝,中秋节更受欢迎。《东京之梦》记载:“中秋之夜,你家装饰露台,百姓争食玩月。”在这一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在牌楼上绑上丝绸饰品,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热闹,大多数人登上阳台。有的富人家在自家亭子上赏月,安排美食或家宴,让儿女团聚,一起谈天说地。

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秋高气爽,月最圆,全家团圆——“人与月共圆”。正是这种对团圆的渴望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帝都风光略》记载:“八月十五,饼将圆...有妻子回宁的,及时回婆家,也是团圆的节日。”阿明王朝的人田汝澄在他的《游西湖笔记》中直接将中秋节与月饼联系起来:“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节,人们将月饼作为礼物,以示团聚。”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

享受桂冠

八月中秋满园,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所以唐宋时期,除了赏月,还有赏月为中秋的习俗。

正如韩《中国古代节俗》所言:“月中思桂,人间赏桂,再联想到吴刚伐桂,月中桂坠人间的传说,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增添节日情趣。”

演男妓。

打男妓是中国北方中秋节的习俗。男妓流行于京津地区,又称“色兔”。清代夫差敦冲的《燕京岁时物语》和《男妓摊》中说:“每逢中秋,城里有本事的人用黄土驮蟾兔像出售,称为男妓。有衣有盖的人,有肚有傻旗的人,骑虎难下的人,默默坐着的人。大的三尺,小的一尺多。”人们在月中带蟾蜍祭拜玉兔,以祈求一个平稳吉祥的中秋节。清代潘荣弼《景帝岁时纪胜》记载:“京师以黄沙为白玉兔,饰以彩妆,且是形形色色,集天上月下,市易。”中秋节前后,许多街头小贩会出售男妓。居民们争先恐后地购买它们,把它们放在他们的房子里,或者把它们作为祭品献给月亮。

以上解释了中秋节是什么日子。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边肖进行更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社

名作欣赏期刊

大武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