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体育时空

贾诩有哪些故事为什么他能够善终呢

2024-02-18 来源:橙子资讯

贾诩有哪些故事?为什么他能够善终呢?

贾诩的主要故事介绍

贾诩是三国谋士群中的杰出人物,他的历史颇为复杂,经历颇富戏剧性,他先后做过李傕、张绣、曹魏三家的谋士,不管是为哪家服务,都是料事如神,妙计成串,可以说,东汉末年许多政治军事局面的形成,都与他有着直接关系。

贾诩在李傕手下献的最著名的一计,是董卓死后劝李傕等进犯长安。当时李傕等人已做好了独身潜逃的准备,贾诩说:“诸君若弃军独行,则一亭长可缚,不如引兵犯阙,成则王侯,败则再逃未迟。”一席话说得李傕等人耳热心跳,也就是这一席话竟酿成长安大乱,天子蒙尘,令人心惊。李傕、郭汜入长安后,马腾、韩遂引兵来犯,贾诩又是料敌如神,他判断马韩联军远途奔袭,利于速战,不利持久,主张深沟高垒,坚壁清野,待其成强弩之末,则一鼓可擒,恰有李蒙、王方二将不听此言,率兵迎击,果然大败,李傕、郭汜本也似信非信,至此才心服口服,遂重用诩计,坚守两月,马、韩联军粮尽而退,李、郭乘机追杀,马、韩大败。

贾诩屡见重用,在曹魏集团中的地位也一步步攀升,曹操晋魏王,封贾诩为中大夫,曹丕继王位,封贾诩为太尉。曹丕废汉称帝,从称帝仪式到程序先后,包括曹丕“受禅”的把戏,都是贾诩居中操纵导演的。

总之,贾诩虽然历事三主,但在曹魏那里的时间最长,出力也最多,可谓曹操父子的忠臣走狗。在三国的谋上中,贾诩是那种善于用计且政治嗅觉比较灵敏的人。他一次劝李傕、两次劝张绣投降曹操,而不是劝他们投降其他人如袁绍,是因为他看准了曹操是争夺天下的主角,具有这种眼光的人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再有一点就是,他劝别人投曹,关键原因是自己想投曹而又没有其他台阶可踩,只有靠劝降的办法达到投曹目的,可谓煞费苦心。

他先后对汉帝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在李傕哪里,他心向汉帝,在曹操哪里,他舍汉帝而向曹,可见这些政治筹码在他心中是有明确轻重的,亦即,在李傕、张绣那里是权且寄身,用作跳板,在天子身上,只求良心上过得去,在曹操那里,才是寄托他政治抱负的归宿.

贾诩是怎么死的

贾诩是三国里最善终的一个,因为他是老死的,活到77岁,自然而死。比三国里很多有名人物都长命,而且死的时候无痛苦,可以算是是很厉害的人物。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贾诩在年轻时候就经历过一次危难,险些丧命,是他的机智救了他。贾诩年轻时没什么作为,早年被推举为孝廉,因有病,遂辞官还乡,在回甘肃的途中遇见羌族人,一起的同伴都被抓。贾诩为了脱身,就对他们说:“我是段颖的外孙,你们不要杀我,他们一定会来救我,那样会给你们大量的金钱来赎我。”这不得不说贾诩的聪慧过人,当时的段颖是太尉,在抗击外敌时骁勇善战、威震四方。羌人听后,果然害怕起来,如果此人真的是段颖的外孙,杀了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情,就放了贾诩。而跟贾诩一同被抓的,全部被杀。在面临危机时,贾诩急中生智、临危不乱,真的是有胆又有谋。

贾诩还比较机智的一点是,他在安排自己的子孙时,没有让子女嫁娶达官显贵之人,没有参与权势纷争,后代在初晋时都为大官,尤为显贵。再来看一下三国各个英雄的结局:曹操病死榻上;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黄忠杀死;吕布在下邳之战后被曹操杀害;张飞在睡梦中被手下范疆、张达杀死;关羽在失了荆州后被孙权杀死;张辽被丁奉射了一箭,后箭疮迸裂而死;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诸葛亮病死等等。对比他们,贾诩真的算是三国最善终的一个人了。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