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资讯

古代皇帝废太子风险有多高实现反杀的例子也

2024-02-18 来源:橙子资讯

古代皇帝废太子风险有多高 实现“反杀”的例子也有很多

你真的了解古代废太子风险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皇权独尊,又是家天下,因此几乎每一位统治者继位后都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太子作为储君自然是一人之下的“二皇帝”,身边也不缺一批拥护自己的势力。正是这样太子也成了最被统治者忌惮的人物,所以当太子真的是太难了。如果统治者对太子不满想废太子,太子必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届时很容易发生宫廷流血事件,那时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了。

历史上有多次统治者废黜太子的事件,其中有些则是太子提前政变,“反杀”统治者的。所以统治者废黜太子也是有风险的,最危险的就是将废而未废,将发而未发的时候,即帝王将要废黜太子但还没有正式废,将要发生但还没有正式发生。这时太子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政变,实现“反杀”。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就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成王熊恽晚年对太子商臣不满意,想要废了太子,改立王子职当太子,但还没有正式废黜。商臣的老师潘崇设计通过成王的妹妹江芈证实了这个消息,也就是消息已被泄露证明,但成王显然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发的政变逼宫。同年(前626年)十月商臣率自己太子宫的卫队包围了成王,逼成王自杀,不久成王上吊自杀。太子商臣即位,就是楚穆王。

太子商臣发动政变弑杀楚成王

第二个则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文帝在位期间,宋文帝刘义隆是南朝有名的贤明皇帝,开创了“元嘉之治”。刘义隆立自己的嫡长子刘劭为太子,到了晚年因为太子在女巫的的唆使下行巫蛊之术,刘义隆有废黜太子的意图。刘义隆便和自己的心腹江湛、徐湛之、王僧绰商议,但是新太子的人选却发生严重分歧,迟迟不能决定下来。王僧绰觉得机密可能泄露,劝皇帝赶紧下决定,但没有成功。刘义隆还把这事儿告诉了潘淑妃,这个潘淑妃是皇子刘濬的生母,刘濬早和太子勾结在一起,于是刘濬和刘劭都知道这件事,就皇帝还蒙在鼓里。刘劭决定先下手发动政变,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刘劭率东宫卫队杀入宫中,并将皇帝杀害。刘劭登基后不久就被弟弟刘骏讨伐杀死,刘劭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康熙帝太子胤礽(1674—1725)

自古以来统治者与继承人(太子)的关系就是难以处理的,因为涉及了君臣、父子、现在君主与未来君主以及皇权不可分享的多个因素。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终结,这个矛盾才最后消亡。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

昆明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