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地新闻

古代的三元及第什么意思具体指的是什么

2024-03-11 来源:橙子资讯

古代的三元及第什么意思?具体指的是什么?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三元及第指的是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历经改革,到明清时期形成了最为正规的科举程序。以清朝为例,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要参加秋闱的人需要先通过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通过考试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成为秀才才能参加乡试,通过乡试后称为举人,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一般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通过乡试的举人,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通过会试的贡士,通过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在乡试、会试、殿试均取得第一名,也就是连续考取解元、会元、状元,被称为“三元及第”,也称“连中三元”。

黄观安徽贵池(1364—1402)(连中六元)

李骐,福建长乐人(1378—1425)。永乐十五年福建解元,永乐十六年会元、状元。

商辂浙江淳安人(公元1414—1486年)(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三元及第”,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钱棨江苏苏州人(1734—1799)。乾隆辛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修撰。28岁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公元1781年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同年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

陈继昌广西临桂人(1791—1849)。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四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其二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三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其四是清朝乾隆年间顾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顺天乡试解元,后连捷为甲戌科会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顾麟又在天下数以百计的贡士中独占鳌头,中武状元,授头等侍卫。

u渠道合作大厅艾奇在线旗下实名制广告代理商开户渠

百度框架户

u渠道合作大厅艾奇在线旗下实名制高返点开户渠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