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为何能成为常胜将军
赵云为何能成为常胜将军
一直以来,民间总把赵云称为常胜将军,虽说不被治学者所认同,但老百姓的这种质朴情感却不无道理,毕竟小说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正史。
根据《三国演义》的叙述来看,赵云单独带兵的机会极少,仅有的几次败仗,也无法算到他的头上,如夷陵之败,他未参加,街亭之败,诸葛亮是统帅,马谡才是原罪者。而但凡赵云参加的战斗,哪怕战局处于劣势,他亦能临危不乱,独自断后,收拾残局,斩将杀敌,表现不俗,难怪常胜将军之名深入人心。
要分析赵云的常胜之道,愚以为得从“截江夺阿斗”这个桥段着眼,以管窥豹,结合前人述评,或能找出一二干货,供今人参考。
就决断力而言,张飞确乎不如赵云。小说随后写道:张飞与赵云商议:“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只护着阿斗过船去罢。”乃谓夫人曰:“俺哥哥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说罢,抱了阿斗,自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
你看,他作为“三叔”,遇到这种家务事,还需跟赵云商量,足见在张飞日常的意识里,赵云的见地是高于他的。
对于赵云的常胜之道,姜维的评说可谓中肯,他说赵云“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怎么理解呢?“执事有班”是指严守法度,不逾越职司范围,看似死板教条,其实不然。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若失去了法律与制度的底线,那么,任何决断、处置或坚持,都是无效的,非法的,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而“柔贤慈惠”就是执行力的范畴了,示人以仁义道德、气度胸怀也好,示人以忍辱负重、顾念大局也罢,只要人民群众满意,就当得起一个“顺”字。
唐代贺朝《从军行》有一句“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他将“龙韬”作为决胜的先决条件,乃真知灼见也。试问,刘备若不是以仁义这个“龙韬”混世,焉能成一代帝业?同样的道理,赵云若不是具有上述三种素质,焉能成常胜将军之美名?朱黼在《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里论赵云:“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诚哉斯言!
- 2025-05-13宁波寄养猫舍宁波一家无良趣宠宠物店卖星期
- 2025-05-13虎年养猫热好猫进宝日记连载
- 2025-05-13养猫家庭地砖养猫家庭如何做好室内卫生
- 2025-05-13四年前捡回来的狗还能养吗捡回来13年的流
- 2025-05-13夹尾巴狗为什么不能养这种狗不能选谁选谁倒
- 2025-05-13为啥老人养猫好养猫居然对身体有好处减少焦
- 2025-05-13孕期有没有养猫孕妇养猫孩子会畸形吗
- 2025-05-13家里怎么养2条狗好养养多条狗的注意事项
- 2025-05-06北京饰家装修有限公司厚植诚信文化HOME
- 2025-05-06从温馨的家开始装修很重要新房装修指南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