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互联网的特点

养廉银制度是怎么样的养廉银有没有让清朝的

2024-04-01 来源:橙子资讯

养廉银制度是怎么样的?养廉银有没有让清朝的官员变得更为廉洁呢?

对养廉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明朝官员俸禄低得可怜。清朝入关后,也仿效了这一制度。这就使得清朝官员的俸禄总体水平依然不高。

按照制度,清朝正七品的知县,每年只有45两年俸和45斛禄米。最高等级的正一品官员,每年也只有180两年俸和 180斛禄米。如果以当时的白银的购买力来看,这样的俸禄足够普通家庭过日子了。可官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包括差役、幕僚、家丁、门房等随从人员,都得自己掏腰包,还要在官场上迎来送往,开销非常大。这点俸禄,根本是入不敷出。

应该承认,在养廉银实施之初,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澄清吏治的作用。官员们有了养廉银,不再巧立名目地向老百姓伸手。同时,在“火耗”归公的过程里,“火耗”数额普遍降低,因此老百姓的负担有了一定程度的减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养廉银制度依然出现了问题。

养廉银制度实施后,受益最多的是总督、巡抚等级别的封疆大吏,下级地方官员养廉银并不高。九品一下未入流的吏胥差役,除了俸禄外,没有一分养廉银收入,这使得他们有了寻找“灰色收入”的冲动。

此外,一般的京官也没有什么养廉银。他们只能利用手里的权力,与地方官员进行“交易”。地方官员通过“炭敬”“冰敬”“别敬”等名目繁多的陈规,向京官缴纳银两。于是,滋生了新的问题。

综合而论,雍正皇帝推行的养廉银,除了让一部分官员赚得盆满钵满外,并没有起到养廉的作用。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