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商机

校园教师生活小常识优秀教师的几个好习惯

2024-05-06 来源:橙子资讯

第一、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习惯

集体备课集合了本学科全体成员的智慧,因此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备课活动,坚持课课研。根据学科组提前设计出导学案和题案、课间,以及有关的材料、器材等。准确研讨课堂的重点、难点,学科组一起讨论如何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形成实用教案的习惯

根据本班情况、对集体备课进行优化,形成适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实用性教案。集体备课是大家的智慧,实际授课之前,任课教师还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备课内容进行深加工,形成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教案。

第三、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一些学校规定教师提前三分钟左右的候课。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剥夺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建议任课教师适当增加课代表数目,由课代表轮流值日,负责组织课前准备。授课教师提前安排好授课内容,让课代表及时领走任务,然后通知同学们准备好课堂用书、用具、提前预习等等。真正上课时,就不要再让同学们趴在桌子里来回找所需用品,提高课堂利用率。

第四、坚持师生问好的习惯

教师开始上课,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值日班长要及时喊出口令,全体学生立正问好,欢迎老师传授知识。而任课教师则是趁学生起立问好时,快速环视教室,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同时听取值日班长汇报,无异常时,老师向同学问好。

第五、利用学习小组,形成“统一战线”的习惯

授课过程中,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利用好小组合作,发挥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作用。打造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特别是中学生、利用他们好胜心强,爱比拼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组员之间一同讨论、研究、质疑、最后形成解决方案。小组合作有利于改变同学们被动学习的毛病,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第六、锤炼自己的语言的习惯

授课教师要经常锻炼语言的简洁性,做到讲课不跑题,需要精炼无废话。特别是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一次性完整表达问题、要求、方法,切忌学生在安静思考时不停的补充解释。学生听课、思考,是一个高度集中精力的过程。教师按照备课思路加上课堂机智,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提前设计好的环节,拒绝“节外生枝”。

第七、养成认真板书的习惯

现在的授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了主流,作为教师要清楚,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有些知识还是需要教师用粉笔写在黑板上。早些年教师要求三笔字过关,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很少再提起,导致现在的部分老师粉笔字写的特别糟糕。越是拿不出手,上课时越不愿意板书,以致全部看课件上课,遇上停电或者多媒体故障,只能安排学生上自习,然后静待来电、维修。

第八、课堂设计做到有始有终的习惯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养成讨债、找后帐的习惯,学生没完成的作业,及时督促完成,没有听懂的问题,及时教会。特别是提问学生后,养成及时准确点评的习惯。及时恰当的点评,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精准的点评能够快速解决学生的困惑。每当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适当的给出提示,引导回答者完善答案。

第九、利用好作业本的习惯

对于复习资料满天飞的今天,教师逐渐放松对作业本的利用。教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需要写在作业本上然后上交的作业,是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听了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做为下一节课课程安排的依据之一。通过批改作业,也方便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丝网印刷

工业微生物期刊

科幻画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