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经济新闻

德国世界杯行程德国新总理上任3天后出访3

2024-05-14 来源:橙子资讯

12月10日,德国新总理朔尔茨启动任内首次外访,囊括法国巴黎、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波兰华沙三站。令人关注的是,这次旋风式访问距朔尔茨上任仅间隔两天,新外长贝尔伯克并没有随行,而是每站都比朔尔茨早到一步。

舆论认为,这是一次礼节性访问,欧洲政坛“老面孔”将以德国总理的新身份登上舞台;这是一次延续性访问,继承了自二战以来德国总理首访选择的长期传统;这也是一次具有现实意义的访问,为德国未来四年外交政策规划出路线图和基本框架。

外交布局

上任第3天上午,朔尔茨的专机离开柏林飞赴巴黎。这也是默克尔、施罗德、科尔、施密特等前辈在宣誓就职后的首访目的地。有评论称,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德和解与友谊,已成为德国外交和对欧政策的核心支柱。

对朔尔茨来说,巴黎也是较为舒适的外交起点。作为默克尔的副手和财长,他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就已相熟,这次访问是两人增进了解的又一机会。

10日,两位领导人围绕欧盟经济复苏、移民、新能源、欧盟峰会筹备和俄乌关系等议题展开讨论。从联合记者会的表态看,两人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都提到双方“意见趋同”“观点融合”,都承诺采取行动促进“更强大的欧洲”。

“德法领导人当选首访选择对方,是一种惯例,凸显两国团结。”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指出,同时也表明继续发挥“法德轴心”责任与作用的意愿。从会谈内容看,涉及经济安全、气候等议题,双方立场仍有差异。比如,财政政策方面,同意通过复苏基金来推动欧盟经济增长,马克龙暗示希望德国多掏钱,但德国没有接茬。可见,这次访问更多是礼节性拜访,最终还要看双方如何相互妥协来推动欧盟发展。

当天晚些时候,朔尔茨离开巴黎,赶赴周末之旅第二站——布鲁塞尔。他分别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三位领导人重点就欧盟经济复苏、欧盟对外关系、乌克兰局势等议题进行讨论。

从两场联合记者会看,舆论读出德国新政府巨大的“对欧热情”。朔尔茨提到,德国新政府中的三党都是亲欧盟的,希望看到更强大、更自主的欧盟。这与默克尔时期的欧洲政策一脉相承,但默克尔不愿按照马克龙的设想进行一系列欧盟改革,这让巴黎颇为不满。但德国新政府走得很远,三党联合组阁协议甚至提到要朝着“欧洲联邦”发展,这是法国等很多欧洲国家的禁忌话题。

此外,朔尔茨在处理大国关系上的务实稳健引人关注。他指出,德国对乌边境局势感到“担忧”。但是否考虑暂停“北溪—2”项目,他并未给出明确态度。他还提到,德国和欧盟将不得不与非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促进多极世界在多边框架内合作。这似乎是对德国对俄、对华外交设想给出暗示。

“德国是‘欧洲的德国’。”郑春荣说,德国的很多政策主张要通过欧洲框架实现,此站显示新政府对“欧洲的德国”这一角色定位的确认。从议题看,当前热点议题都有涉及,但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是各有解读。

12月12日,朔尔茨到访最后一站、东部邻国波兰。波白边境移民危机、“北溪—2”项目和波欧法律争端成为重要议题。两国此前明确表达期待。波兰总理称,他将敦促德方反对启动“北溪—2”管道;德国表示,支持波兰阻止难民入境的努力,将帮助波欧找到法律纠纷的解决办法。

“朔尔茨选择波兰作为第三站,意在向俄罗斯传达信息,也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全球政治家’。”英媒判断道,一来,德国新总理如此匆忙访问东部邻居颇不寻常,联系波兰与白俄罗斯此前发生的移民危机,此访似乎表明德波团结。二来,朔尔茨此前对国际事务不太感兴趣,但如今,他不失时机地表明自己的外交意愿。

“访问波兰既有向中东欧国家释放信号的意味,也有另一层考虑。”郑春荣指出,德国一直主张发挥“魏玛三角(德、法、波)”在欧盟内部的作用,本次联合组阁协议再次写入相关内容。这次访问也相当于一种呼应。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指出,毫无疑问,欧洲是德国安身立命、今后要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次访问有两方面目的,一是象征性,二是现实性的。

象征性上,朔尔茨快速访问巴黎和布鲁塞尔,就是释放欧洲是最优先外交方向之信号。现实性上,朔尔茨在为德国未来对欧外交政策规划路线图和基本框架。去巴黎,寻求“法德轴心”的协调,尤其是在欧盟内部领导力问题需要解决的背景下。去布鲁塞尔,这是德国今后继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向和场所。去华沙,既是安抚,也是争取合作。最近几年,波德关系、波欧关系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而波兰在中东欧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力。这三站访问,体现了德国对欧外交的基本轮廓,也暗示其关注的重点所在。

“谁是厨师”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新外长贝尔伯克也先后访问巴黎、布鲁塞尔和华沙三站,但没有与朔尔茨同行,而是每次都比朔尔茨早到一步。有外媒称,这是朔尔茨面临的内部竞争,他想成为“欧洲之王”,但先要成为“德国之王”。

“德国媒体正在热议,谁是厨师,谁是服务员。”郑春荣指出,新政府上任首日,总理府和外交部已发生一轮言辞冲突。总理府认为,大国关系属于总理事务,由总理府和外交部共同确定;外交部不以为然,贝尔伯克希望凸显自身外交形象。今后双方还需要找到和平相处的方式。

崔洪建认为,这个问题的解读因人而异。如果从积极方向看,贝尔伯克也是去给朔尔茨“打前站”。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双方达成的妥协看,今后德国外交政策由总理府和外交部“共同决定”。这是默克尔时期不曾、也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意味着绿党在外交事务上不会完全屈从。换言之,贝尔伯克不甘心躲在朔尔茨的阴影下,由她领衔的外交部未来会显示出更多“主动性”。

何去何从

本次访问发生在“默克尔时代”翻篇的节点时刻,放眼整个欧洲,“欧洲女王”退场、法国即将大选、英法纠缠捕鱼权、波欧陷入法律战、俄乌边境气氛紧张、新毒株快速蔓延……欧盟似乎也处于“十字路口”。有欧盟外交官称,欧盟正经历一场严重的内部危机,其根基正在崩塌。

在此背景下,“法德轴心”能否为欧盟振兴、欧洲团结注入动力,外界拭目以待。

“欧盟目前最大困境是内部凝聚力不够,离心力上升。”郑春荣指出,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尤其需要欧盟发挥一支独立力量的作用。只有这样,欧盟才能实现战略自主。但战略自主的前提条件是内部团结,这正是欧盟所欠缺的。究其原因,除了传统分歧外,还包括东部国家在法治原则等方面与欧盟存在冲突、大国进入选举季所发挥的作用受限等。如今,德国是三党联合执政,政府行动能力受到限制;如果明年法国大选马克龙赢得不漂亮,法国政府的行动能力也会受到约束。再加上欧盟内部受到复苏缓慢、结构转型等问题拖累,即使想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可能也是有心无力。

欧盟如何重振,内部领导力如何激发?崔洪建关注两种动向。

其一,“法德轴心”面临重新调整。无论从经验还是资历来说,马克龙都要比朔尔茨强,明年上半年法国要轮值欧盟主席国。法国将占据舞台中心,一段时期内法德合作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对外代表欧盟表态的可能更多的是法国,朔尔茨短期内不会像默克尔那么耀眼。但两国协调又有适度问题,如果走得太近,反而会在欧盟内部曲高和寡、陷入孤立。这个困局如何破解?一种比较可行的模式是,双方不排除在一些问题上站在相反立场上,但对对方保持容忍,最终达成妥协。此外,法国有意把意大利拉为欧盟第三轴心。如果在欧盟层面找到“法德意”新的“三驾马车”组合,大国关系可能会稳定些。

其二,欧盟内部几乎每个重大决策前都会分化为不同阵营,国家间横向联合、小集团间合纵连横日趋活跃。这可能会是未来欧盟内部决策前的状态,也符合其各方充分表达意见、以形成最大共识的传统。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安峥

文物鉴定与鉴赏官网

中外食品工业杂志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期刊

化工设计通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