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室内装潢

沧州西直达旅游鲸川八景

2024-05-17 来源:橙子资讯

你发现没有,人们常把鲸川作为古沧州的别称。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古长芦镇称呼,即沧州的前身。到了明代,长芦镇成为沧州的州治所。明万历《沧州志》曰:“郡名鲸川,大金凿金堤,引卫水通潞河,入通惠,委曲千里,犹神鲸鼓浪成雪,喷沫成雨,一吸百川,一伸千里,故名。”

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5公里,南起吴桥,北到青县,远看如千里神鲸,鼓浪成雪,一吸百川,这段运河上的长芦镇便又多了一个“鲸川”的别称。

长芦,古县名。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置长芦县,因其地有古漳河一条支流长芦河,河两岸长满茂盛的芦苇而得名。县治在今沧州市北十里(今沧州市运河区前程子村和沧县后程子村中间附近),属章武郡。

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大雨,河水泛滥,长芦县城被淹,十六年(公元728年)于运河以东里许重建长芦县城(即今沧州市小南门附近)。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废长芦县并入清池县,后不久又重新置县,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再次撤县改为长芦镇。

长芦县存续时间491年。

到了元朝延祐元年(1314年)沧州州治迁到长芦镇,因为这里更靠近大运河水道,使交通更为便捷。

不幸的是,40多年后,元末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毛贵攻陷沧州占据长芦镇,沧州州治又搬回了清池。

直到明永乐二年(1404年)因“靖难之役”,沧州旧城(清池)被毁,沧州州治才又迁回长芦镇。从此,长芦改名沧州。

可以说,沧州就是长芦的历史的延续。

隋唐时期,大运河全线贯通,长芦镇逐渐发展成运河沿岸重要的商埠,宋元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全面疏通和漕运发展,再次给沧州带来了发展活力和契机,得到长足发展。长芦镇时人称为“小燕京”。

威尼斯的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沿运河路过沧州,他看到了沧州码头的热闹、繁华景象,一眼望去,舳舻千里,帆樯如林,划桨声、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商镇热闹景象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在游记中由衷地发出“长芦是个大城市…”的感慨,他曾赋诗写到:“秋色兼旬暑未捐,蓼花开遍乱鸣蝉。儿童嬉戏清荫里,屋室鳞鳞傍水边”(明·杨翥《长芦道中》),生动描绘了长芦的景象。

北宋时期,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为素材,作平远山水画八幅,世人传为“潇湘八景”。从此,凡文人写地方风景,习惯上多以八景、十景为目。最著称的如“西湖十景”、“燕京八景”。相继,各州县都有了各自的八景。到元明时期,形成红火一时的八景热。

做为大运河上的重要商埠,号称千里神鲸的“鲸川”,毫不例外,自然也有了自己的八景。

最早发掘并吟咏“鲸川八景”的人,是宋元时期流寓河间、以《春秋》教授弟子的南宋名臣家铉翁。

他的《鲸川八景》诗为:

《东城春早》

阳回冰底见云堆,春意东来梅已知。

待得东城花柳放,早春已是得春迟。

《西园秋暮》

九九中间易道在,天心惟许菊花知。

一年好景君须识,都在西园把菊时。

(沧州城西百步即临卫河,河西即青县疆界,无所谓西园者。盖古渤海地方辽阔,青邑亦在所属之内,且地土膏沃,多蔬畦菊圃,故旧志云云)

《冰岸水灯》

华灯万炬照沉渊,移得星辰下九天。

莫言燃犀当日事,川灵今夜亦欢然。

(即水月寺观灯桥事)

《沙堤风柳》

突兀长堤一望间,几人东去复西还。

堤边日日辨迎送,风自翩翻柳自闲。

(即金堤也,上多柳树。(乾隆志云:“今卫河岸也,金人所筑,亦名金堤,上多柳树,临风绰约,最足怡情。”)

《戍楼残照》

卢龙久已属神州,谁认歌楼作戍楼。

莫说关头兴废事,江山犹有石郎羞。

(即望瀛楼,原名沧瀛,一名戍楼,在州治西门外,闳敞壮丽,一郡奇观)

《客船晚烟》

去棹来帆一聚尘,个中那复有诗情。

晚来应是卢全过,留得茶烟一抹横。

(渤海都会之地,客船每每泊宿于此。乾隆志云:“漕河据南北之冲,两岸比屋鳞次。每西日衔山,客船旅泊,长烟幂空,帆樯林立,多在杳霭中也。)

《市桥月色》

今夜鲸川月色明,卧烟虹影正横陈。

市桥得月喧箫鼓,堪美溪桥觅句人。

(即骑鲸桥,一名西市桥。金大定中建,以便东路戎马之往来。)

《莲塘雨声》

赢得荷风伴晚凉,夜阑急雨到陂塘。

茅檐似减三分暑,鼻观俄然失却香。

(在城南昊天观前,旧有莲池,今废。)

家铉翁,是个有骨气的人,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人。在南宋抗元的战斗中,他和那个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一起是坚强的主战派。

家铉翁,号则堂,是南宋末年大臣,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后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签书枢密院事。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蒙元攻打临安,南宋投降,丞相吴坚、贾余等发文要求各地献城,负责军政的签书枢密院事家铉翁拒不签署。不久,家铉翁奉旨随祈请团去大都(今北京)谈判,被元迁扣留。

家铉翁眼看救国无望,终日哭泣,多少天不吃不喝。他的一泓忠烈让元世祖深受感动,许以高官,然而家铉翁大义凛然,宁死不从。两年后,蒙元见劝降不成,无奈,只好把家铉翁安置河间,监视居住。

几年后,家铉翁在河间开馆讲学,主要是讲授《春秋》及朱、陆理学。其中免不了要讲些大宋往事。乾隆《河间县志》载:“乃以《春秋》教授,弟子供衣食,数为诸生谈宋故事,乃宋亡之故,辄太自流涕。”

家铉翁在河间生活了十七个春秋,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82岁高龄的家铉翁被元朝统治者下令放还,回到四川眉山县。数年后逝世。

有趣的是,在河间监视居住期间,家铉翁部总结出“鲸川八景”并吟咏八景诗。

家铉翁并未在长芦镇居住过他,只是当年为祈请团成员去大都时,乘舟过沧州,惶惶留宿一夜,并未游览美景,竟凭想象生动的写下了“客船晚烟”、“沙堤风柳”等《鲸川八景》诗,得四时之妙,极美丽的文字,准确地描述了长芦镇(沧州)的美丽景色,不能不让我们佩服和肃然起敬。

当然,家铉翁在河间生活了17年之久,结交了不少当地朋友,如赵景贤、韩子升、傅梦臣,王国宝、张彦举、王虞卿等社会知名人物,自然会从朋友处听到过河间府管辖的长芦镇风俗习性、自然风光、社会动态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些必然会对他总结“鲸川八景”并赋八景诗提供帮助。

“鲸川八景”在明清时仍有不少文人墨客和官宦士绅在诠释它、丰满它。

但随着城镇的演变,“鲸川八景”逐渐消失,但形成于运河两岸的八大胜景,还是作为古沧州的文化名片流传了下来。

安德森医院中介服务电话

出国就医中介公司

海外医疗服务中介哪家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