坲矿石养花(土壤中氟对作物的影响)
一、 氟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其在地壳岩石中的平均含量为700mg/kg,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200mg/kg,我国土壤的氟背景值较高,在200~600mg/kg之间。土壤环境的氟污染物来源:一是富氟矿石的开采;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氟矿石或氟化物原料的工业企业,如炼铝厂、砖瓦厂、陶瓷厂的“三废”排放;三是高氟原煤燃烧的废气排放。因此,在矿山、工厂和发电厂附,以及施用含氟磷肥容易引起土壤的氟污染。
二、土壤氟污染对作物的危害一般是慢性积累的生理障碍过程,主要表现为作物生育前期干物质累积量减少,成熟期籽实产量降低。此外,还会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营养吸收组织、光合成组织受到损伤;这些损伤一般表现为叶尖坏死,受伤害组织逐渐褪绿,很快变为红褐色或浅褐色。植物自土壤吸收氟的数量取决于土壤中氟的总量、氟化合物的种类,也受到土壤酸度、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含量以及土壤中碳酸盐、钾、铝和硼含量等特性的影响。植株体的氟背景值一般变氟在植物体内主要分布在叶、根中。但有些植物含化在2~20mg/kg之间,多数低于10mg/g量较高,如茶叶氟含量通常在100mg/kg以上;茶叶中低量的氟对人体是有益的,高量则是有害的。一般谷物粮食含氟很少,多数在1mg/kg左右。氟含量过高会使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鲜物质和干物质数量等生理指标下降5%~25%,在农田引起农作物产量降低。牧草受到氟污染后可引起牛,特别是牛犊中毒,严重者可以致其死亡。
三、 防治土壤氟污染,主要应立足于“防”。要加强对含氟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在工业布局上要避免在养蚕区、茶叶区、放牧区建立氟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厂。此外,在磷肥生产中应尽可能将其中的氟排除并加以回收利用,以降低磷肥中的氟含量。当土壤已经遭受氟污染时,对于酸性土壤可以施用适量石灰;对碱性土壤可以施用适量石膏,以减轻氟污染的危害。此外,棉花是耐氟的经济作物,对氟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在氟污染的土壤上可以考虑改种棉花,以减轻污染危害,并降低土壤中的氟含量。
- 2025-11-05哈尔滨旅游注意些什么哈尔滨旅游需要注意哪
- 2025-11-05福建旅游吗呢文旅部宣布恢复两岸旅游新措施
- 2025-11-05泰国旅游大佛寺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勐
- 2025-11-05河北4a旅游景区名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河北
- 2025-11-05成都魔方旅游去成都旅行拍照必去打卡地春熙
- 2025-11-05旅游城市去哪里世界旅游城市排行榜出炉中国
- 2025-11-05穷途有路旅游穷途有路这部网大告诉你别让自
- 2025-11-05杭州千岛湖旅游攻略自驾旅行浙江杭州千岛湖
- 2025-11-05滑雪旅游冰雪旅游如何长红常新
- 2025-10-28绑架逃脱小窍门戴笠发明的几个绑架方法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