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世界观察

河津卖装修隔音棉的店凡人小事法官那个嗡嗡

2024-08-13 来源:橙子资讯

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引导语

以微小之光亮,汇时代之光彩。近年来,运城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法院干警的共同努力和担当作为。

即日起,运城中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凡人小事》栏目,旨在深入寻找、推荐干警身边榜样和小典型,通过一个个审判执行、接访普法小故事小案例,集中宣扬一批人民法院能动履职、为民司法的平凡英雄、身边小事,展现新时代运城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激励全体干警以能动司法促进提质增效,更好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敬请关注。

李斐琼

河津法院清涧法庭副庭长

“李法官,那个嗡嗡声又响起来了!”

接到当事人的电话,李斐琼立刻放下手中的案卷,组织干警冒着2023年的第一波寒潮赶往噪声现场。

这是河津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审理的第一起噪声污染案件,即便只是一起邻里之间发生的小案,但李斐琼并未因此轻视这个案件。她明白,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越小,越说明案件当事人的忍耐已经濒临极限,双方矛盾已然蓄势待发。

原告刘某所居住的房屋位于被告某健身中心的楼下。2023年9月开始,原告家中经常能听到嗡嗡声,尤其是到了夜间休息时间,嗡嗡声让刘某的老人、小孩无法安然入睡,严重影响到原告一家的生活。原告认为这是被告某健身中心的水泵运行过程中发出的噪声,为此,刘某多次与该健身中心沟通,并向物业、社区、派出所、环保部门反映情况,但均未得到有效解决,遂向河津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健身中心排除妨害并赔偿相应损失,同时申请了禁止令。

原被告所处的小区,噪声环境复杂。东侧,市政工程道路改造已持续数月;北侧,小区顶层安装多个中央空调,功率较大;西侧,小区花园时常有孩童吵闹;南侧,路沿正在施工,打桩机的声音不绝于耳。原被告之间有四层的高度落差,除原告一家外,再无人反映被告的水泵打扰休息。

因此,原告家中的嗡嗡声是否源于被告的水泵,是本案的关键之处。只有通过缜密、合理的现场勘查,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若勘查失败,恐怕案件就要陷入漫长的司法鉴定,增加当事人的负累。

为此,李斐琼收到案件后,立即通知被告方到庭,当场听取其意见,并向其释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范围条件、考量因素、公开方式以及法律后果,取得了被告的理解与信任。被告当场同意配合法官的现场调查,并积极与原告展开沟通。

李斐琼奔赴现场后,先安抚了原告刘某的家人,然后在双方代理人共同见证下,进入刘某屋内实地感受,发现门窗紧闭时,原告家中并不受室外复杂噪声环境的影响,除一道不断持续的嗡嗡声外,再无别的声音。

李斐琼旋即来到被告处勘查了水泵的安装、运行情况。在原被告的监督下,不同工作人员交叉来到原告家和被告某健身中心处,通过间断性开关、调试被告的多个水泵,锁定原告家中的嗡嗡声正是从被告的一台小型水泵发出的。该水泵运行时,被告听不到刺耳的噪声,但原告家中却嗡声明显。该声音虽未超过国家允许的分贝标准,但确实对刘某一家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干扰。勘查结束,双方均对这一事实没有异议。

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小孩,原告作为家里的中流砥柱,提起本次诉讼是为了保护家人。每个家庭都有为生活努力奋斗的青年人,被告某健身中心也是用以养家糊口的营生。双方在现场勘查中表现出的克制、信任与配合,令李斐琼动容。为尽快解决矛盾纠纷,使原告的生活回归宁静,也使被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李斐琼向双方深入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积极组织双方调解,当场敲定解决方案。被告也当场承诺立即调整水泵位置,采用安装静音棉等隔音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消灭噪声。

在被告的积极努力下,翌日夜间,困扰原告一家数月的嗡嗡声戛然而止。原被告双方迅速达成和解,刘某向法院撤回了起诉,该案件以最低廉、最高效、双方最满意的方式解决。原被告双方共同将一面印有“排除妨害有高招 邻里解忧见真情”的锦旗送到河津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对法院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一起邻里间的噪声污染责任纠纷,在法官耐心、细致、高效的调解下,最终圆满化解,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实现“案结事了”的良好社会效果。

李斐琼说:“处理邻里之间的纠纷,法官不仅要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还要做好邻里间的粘合剂,引导当事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社区氛围。”

司法并非高高在上,公正定分止争,要求法官真正理解矛盾产生的根源,无论案件大小,都能以“如我在诉”的情怀高效化解。李斐琼为恼人的嗡嗡声摁下“停止键”,虽不会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却大大提高了当事人的生活幸福感,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正如诗人郑板桥所云:“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原标题:《凡人小事|“法官,那个嗡嗡声又响起来了!”》

阅读原文

来源: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传播力研究期刊

中国减灾杂志

文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