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中国数据

养猫增加罪孽何为人猫

2024-11-14 来源:橙子资讯

唐史记载,萧淑妃死前曾诅咒武则天道,“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从此,武则天畏猫,宫中也不再养猫。

然后讽刺的是,她身边竟然出现了一位被称为“人猫”的心腹宠臣。

他就是——李义府。

何为“人猫”?人猫,指的是表面上恭顺有力,内心却偏狭嫉妒;与人交往时和颜悦色,笑容满面,但触及自己的权威和利益,必定伺机残害,真正的“笑里藏刀”的人。

又因为其言语柔顺,行动却暗箭伤人,性情似猫般难以捉摸,故称“人猫”。

李义府,便是人猫中的翘楚。

进身以笔,咏乌拜官李义府出身低微,祖上最大的官是县丞。

贞观年间,李义府由开国功臣李大亮举荐,通过策问考核及第,补为门下省典仪。

当然李义府也不是毫无才气,他本人特别擅长写文章,后来文名传入宫廷,唐太宗欲考察他的文学功底,命他以“咏乌”为题即兴赋诗。

李义府援笔而成: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这首诗不仅文采不错,还藏着李义府的小套路,那就是借“乌”自喻,含蓄表达了渴望在大唐盛世中谋求一官半职的进取之心。

这一举动很得太宗的心,大悦道,“我将全树借汝,岂唯一枝!”

李义府立刻从区区九品小吏晋为八品监察御史。唐朝清新自由的诗风与宽容开明的政治环境,充分给予李义府崭露头角的机遇,“咏乌拜官”亦成为初唐诗坛的一段佳话。

佞谀有类,邪巧多方没多久,李义府又被唐太宗任命为太子舍人、崇贤馆直学士,掌管东宫文翰。

高宗即位后,他又凭借陪伴多年的君臣情分再获升迁,拜为五品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然而,就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步入不惑之年的李义府突然遭遇官场的第一个危机。

在服侍太子期间,《新唐书》说李义府谄媚事上,善作表面文章,把自己伪装成骨鲠谏诤的忠臣形象。他的心计,或许早已被其他大臣看透。为了不让高宗身边隐藏着貌恭心狠的小人,宰相长孙无忌上奏,将他贬为壁州司马。所谓“司马”,不过是形同虚设的闲职,李义府的官运岌岌可危。

诏书尚未下达,李义府提前秘密得知,急忙找同僚王德俭商议对策。此人乃许敬宗的外甥,工于心计,他立即向李义府提出一条“妙计”。

高宗欲立宠妃武昭仪为后,只是担心宰相等大臣反对;如果李义府能够为皇帝发声,支持武昭仪为后,便能转危为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某天,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值夜,上表高宗,请求废后、立昭仪,还大言不惭地说此乃民心所向。

高宗大喜,特赐珍珠一斗,并停发贬官诏书,仍令他担任旧职。

武氏闻之,也暗中派下赏赐。就在第二年,高宗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后。

以才学入仕的李义府,很快学着揣摩上意、一味逢迎的为官方式,其奸臣本质也渐渐显露。

天子拱手而已的乱象登上后位的武则天,一改“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的温柔面目,先残害王皇后与萧淑妃,继而在高宗染风疾时,干预朝政,为登上女皇宝位铺平道路。

她还有意收拢当年的支持者为心腹,排挤、构陷长孙无忌等德高望重的辅政大臣。

李义府等小人见风使舵,从高宗侍臣逐渐变成皇后爪牙,与武后一同架空高宗权力,令朝廷屡屡出现“帝不能堪”、“天子拱手而已”的乱象。

进位由奸,多行不法可以说,后妃枉死、武后乱政,李义府等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当大权在握,他们更是不顾善恶报应与伦常法度,行事愈发骄横恣肆。

显庆三年,李义府的父亲被追封为魏州刺史,其诸子哪怕是襁褓婴儿皆封官职,并可大修私宅。

四年,李义府再迁正三品吏部尚书,掌管官员任免、考核之大权。

此时的李义府,依仗武后势力,在外联合家人卖官鬻爵;在朝多引心腹,广结朋党,一时间权倾朝野。

贪财弄权,难逃天网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李义府升为右相,位极人臣,“入则谄言自媚,出则肆其奸宄”,令百官敢怒而不敢言。

至此,李义府完全败坏成大贪官、大奸臣,权欲熏心又无选贤才能的他,专以卖官为事,令朝堂贤愚混杂,正气衰颓。

但在风光的人,也难逃锒铛入狱的一天。

或许是他的罪孽太过深重,朝野积怨已久,武则天也未出面包庇。良知未泯的官员秉公审理,列其条条罪状。

不久,高宗下诏,将李义府长期流放巂州,其子婿也受到惩戒。

奸臣落网,官民无不拍手称快。

有人做文章张贴在各处街衢,把聚敛无度的李义府骂为“铜山大贼”;他的三个儿子及女婿,行事犹为凶恶放肆,时人皆称他们的落败为“诛四凶”。

李义府发疾而卒,时年五十三岁。

从寒门学子到当朝宰相,李义府深受两代唐王的殊遇与厚望,若能做一位正直廉洁的清官,定能在史书中留下贤臣的嘉名。然而他偏要为虎作伥,惑君误国,成为奸恶之徒,落得晚景凄凉、身死名裂的下场。正如孔子所言“虽有周公之才,不足观也”,李义府赖以入仕的才情,也成了史官眼中的“猩猩能言”,不亦鄙哉。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社

中华传奇期刊

数字通信世界杂志

上海商业期刊

百科论坛编辑部

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

金融文坛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