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大全

曹妃甸领养猫咪中国曹妃甸正月里来不剃头

2024-11-14 来源:橙子资讯

在曹妃甸民间有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民俗:"正月里来不剃头,剃头妨舅舅"。 那就是只要家里有舅舅的人,不管年岁大与小,每年农历腊月底前,总要到理发店剃一次头理一回发,等到过完正月,到了农历二月初一初二再剃头理发,否则,在当年的任何一天,舅舅如有一小点闪失,姥家的所有人都有权力发怒,会兴师问罪。这个风俗根深蒂固,被许多家庭和老人坚守并保留至今。

曹妃甸民间还保留着许多有意思的民俗。 比如"三月不做酱,做酱受穷难上炕"、 "八月不做被, 做被巴结一辈又一辈"。 其实,有些禁忌风俗都和当地气候息息相关。 三月春暖花开,万物有灵,苍蝇已复活,酱需要发酵,三月做酱苍蝇多不利发酵。 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天气,海边在这个时候又热又潮齿,做被的人容易出汗,棉花絮轻易飞,容易粘身,不宜牵针引线。 这种风俗解释倒是情有可言。

但"正月里来不剃头,剃头妨舅舅"这一民俗似乎难以解释,正月里剃头和舅舅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吗?

这个风俗说来话长,原意也并非如此。

早先渤海湾北岸也就是现在曹妃甸这一带,属于北国,是鞑靼住得地方。 明朝燕王扫北,几乎把原来的鞑靼都赶尽杀绝了。

燕王带大军连日征杀,在渤海湾跑了三天三夜,竟没见到一个人,偶尔遇到的村庄己是人去村空,到处一片荒凉。有一天,他下令大军到河海交汇处的一个漕运码头补给休整。

这是个元祖忽必烈开修的水运码头,当时是个连通元大都的京畿水路,商船客商多,运粮运瓷运丝织物非常繁荣,是水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

燕王没事,独自一人在码头上转悠,不见了旧时的热闹场景。 码头上只有为大军运送粮草供给的船队,没有了当地人的身影,他心里空落落的,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于是,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从中原移民。

永乐二年底,家住山后枣林庄的李老头被迫移民,他带四个儿子一个侄儿来到离海边不远的坨地,这是个地薄人稀的地方,他找来找去,选了个周围是一马平川的荒碱地,中间有两个紧挨着的坨地住下来。

李老头开始领着孩子们盖房时,在坨西窝棚里发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 小孩破衣破裤,骨瘦如柴,只剩了一口气,原来是燕王扫北留下的孩子。 见孩子可怜,李老头收养了他,怕外人知道他的来历,就认他为外甥。

李老头一家勤劳,吃苦能干,三年就过得有模有样了,外地来的移民见这块是风水宝地,纷纷投奔过来,在此安身立命,这个地方从此发旺起来。

被收养的孩子长到十八岁,他既不会种地也不会下海,看着李老头爷几个忙来忙去也搭不上手,心里挺急,他不好意思总吃闲饭。 他找到李老头,说明了自个儿想找个活儿的意思。

李老头知道这孩子的底细,见他实心实意想干点活儿,心里很高兴,他拉着孩子的手说: 在老家我学过剃头,你要想学,那我教你剃头吧。

那孩子听了,咕咚跪下磕头:谢谢舅舅师傅。

从那以后,李老头白天干活儿,晚上教那孩子剃头。

李老头找来自家种的几个倭瓜,从拿刀的手法到第一刀的下法,从磨刀的姿式到背刀的要领,从剃光头到最后刮脸,一步一步教了个仔细。

一年后,李老头见那孩子的手艺有了模像了样,很开心,他坐在门前小板凳上说:外甥先给舅舅剃个头。

起初,那孩子不敢,但经不住李老头说和,他终于拿起刀给舅舅剃完了头。

李老头拿来一盆水,左看看右瞅瞅,乐得合不上嘴说: 出徒了出徒了。

李老头手巧,找来点碎木头,给那孩子做了个板凳,做了一付支盆架,收拾了一套剃头的家伙式,告诉他说: 手艺成了,你可以离家外出,剃头赚钱了。

那孩子千恩万谢,难舍难分地告别舅舅,自个儿挑着担子开始走村串户剃头理发,自个儿养活自个儿。

那时候,村少人少,这小伙子从这村到那村要走很多路,挣钱少还越走越远,但他心里总装着李老头舅舅和这个家。

当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小年。 一年的收成挺好,打了八缸秫米,打了八缸小米,齿了八缸虾酱,手里还剩了点散碎银子,四个儿子也娶了媳妇成了家。 李老头从内心欢喜,一大家子忙里忙外,做好了一桌好饭,烫了一壶酒,都上了桌,准备吃饭时,他心一沉,板了脸不言语了。 大人小孩不知咋回事,也不敢问。

李老头想外甥了,这孩子出外差不多一年了,也没个信儿,不知这孩子在哪过年,好不好?

这时门外有声响: 舅舅,我回来了。

李老头一家人把外甥迎进屋,吃饭席间问长问短。

外甥拿出一把钱给李老头舅舅,让他买好吃的打酒喝。 外甥毕恭毕敬让舅舅坐好:我给您老剃个头,看看我的手艺有没有长进。

外甥一边精心为舅舅剃头,一边和舅舅说着一年在外边见过的新鲜事。 剃完头,李老头拿来一盆水,左看看右瞅瞅,乐得合不上嘴说:大有长进,大有长进。

过了正月十五,外甥难舍难分地告别舅舅一家,又是自个儿走村串户剃头理发了。

临行前,李老头拉着外甥的手说:这一走恐怕又是一年,你出门在外自个儿照顾好自个儿,别让舅舅和家里人惦着。 你别忘了,记着年跟前舅舅等你剃头,看你手艺长进了多少。

和舅舅的约定外甥一直也没忘,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不论走出多远,他肯定回家给舅舅剃头理发,陪舅舅住上半月十天。这一约定就是十几年。

这一年,因为走出的远,过年外甥回家时,正赶正月初二,他还是和往常一样,给舅舅李老头剃着头说着外边的新鲜事,在家住到正月十五又外出走了。

来年小年,外甥如期回来,但舅舅李老头得病去世了,外甥哭了个昏天黑地。 从此,他每年正月都想舅舅教他手艺、回家和舅舅过年、给舅舅剃头的光景,从不出门,也不给任何人剃头理发。

"正月里想舅舅,正月里来不剃头"流传开以后,便成了现在并保留的一则民俗。

【版权声明】本文章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体育时空期刊

食品界期刊官网

旅游纵览杂志社

移动信息杂志-在线征稿【官】

健康必读

种子科技编辑部

中国储运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