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大全

曹县领养猫咪曹县历史记忆古今人物上

2024-11-14 来源:橙子资讯

曹县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在曹县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

想知道都有哪些人物吗?

来来来,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学习吧

帝喾(kù)

帝喾,高辛氏,黄帝曾孙,五帝之一。生而神明,能自言其名,十五岁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为辛侯。三十岁登帝位,都于亳(今曹县)。他明察秋毫,顺从民意,为老百姓着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以仁德和诚信治理天下,使天下人民信服。他还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推动了农耕文明的进步。帝喾在位七十五年,年一百零五岁而崩。

夏禹

夏禹,黄帝轩辕氏三十代孙,姒姓,夏后氏首领,后世尊称大禹。父鲧娶有莘(今曹县北莘冢集)氏女,生禹。鲧用筑堤防水法治水,九年不成,被流放到羽山。禹承父业,继续治水,路经涂山(今曹县南土山集),娶涂山氏女为妻,婚后不久,即出外治水。禹历尽千辛万苦,疏通江河,开挖沟渠,使水分流入海,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获成功。回到涂山,天下诸侯皆执玉帛来贺。因其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去世后,禹受禅让继帝位,铸九鼎,象九州,以示天下归一,举世太平。禹是夏朝开国之君,是与尧、舜并列的上古名王。

商汤

商汤,子姓,商朝创建者。商原是臣服于夏的一个仅有70里的方国。商汤选贤任能,以伊尹、仲虺为左右相,实行德政,民心悦服,故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夏桀暴虐无道,汤兴兵伐之,放桀于南巢,史称“商汤革命”,国号商,都于亳(今曹县南)。商汤建立商朝后,勤政爱民,“饥者食之,寒者衣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百姓亲附。其势力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陕西,北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明大国。商汤为一代名王,死后葬于亳,今曹县南土山集有汤陵。

伊尹

伊尹,名挚,生于伊水岸边,被有莘氏(今曹县北)国君庖人收养,及长,耕于莘野。商汤娶有莘氏女为妃,伊尹以陪嫁奴仆身份为商王厨师,他以烹调为喻向汤说治国之道,汤拜为右相。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伊尹一生,历佐五王,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建有卓越功勋,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实基础,史称“千古贤相第一人”。伊尹还有高超的烹调技术,并发明中药汤液疗法,被后世尊为烹饪和中医鼻祖。伊尹死后,葬于亳东(今曹县大集镇殷庙村),与汤陵东西相望。

莱朱

莱朱,(约公元前16世纪),名仲虺,夏车正奚仲十二世孙,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左相。二十四岁继任薛国君位,率薛民发扬先祖传统,改进生产工具,发展农牧业、手工业,兴国富民。时值夏桀荒淫无道,莱朱高瞻远瞩,助汤灭夏,被命为左相。灭夏后,莱朱作《仲虺之诰》,推原天立人主以治万民之意,申示商取代夏是上天让汤吊民伐罪,不是汤以下犯上兴兵作乱,商汤恩德施于天下,宜为天下诸侯之王,文告一出,天下诸侯宾服,商汤释然,于是还亳,在东郊设坛祭天,三千诸侯来会,贺伐夏之功,商汤终登天子之位。莱朱一生,最大功绩就是辅佐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帮助商汤顺利登上王位。莱朱死后,葬于亳城北(今曹县郑庄街道潘白刘村),世称宋天堌。

箕子

箕子,名胥余,商纣王叔父,官居太师。纣王沉湎酒色,残害忠良,箕子多次进谏,不被采纳。遂佯狂为奴,被囚。箕子弹琴以自慰,传曰《箕子操》。武王克商,问箕子治国之道,告以“洪范九畴”(即九类大法),后世奉为经典。箕子被释,乃率大批殷人东去朝鲜,被武王封为朝鲜王,建立并延续千年的箕氏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将中土先进文化传入朝鲜,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后箕子朝周,过故殷墟(今曹县城南),触景生情,咏“麦秀之歌”,终因感伤过度一病不起。殷民葬箕子于汤陵西,今曹县郑庄街道有箕子墓。

吴起

吴起,(约前440—前381),战国时卫国左氏(今曹县韩集镇东北)人,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吴起,少有大志,一心成就功名。在鲁“尝学于曾子”,后弃文习武,研读兵书,鲁君以吴起为将,大败齐军。因受人诋毁,出奔魏。魏文侯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后复遭谗害,离魏去楚,楚悼王拜为令尹(相),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威震诸侯。及楚悼王死,吴起被旧势力乱箭射杀。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孙吴兵法》。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曹县南)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奠基人之一。早年为漆园吏,生活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庄周继承并发展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周善用比喻、寓言故事说明事理,文笔恣肆,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完美结合,为庄子散文的最大特色,对后世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庄周晚年,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庄子》(又名《南华经》)一书为庄子所著,其中也有后学所作,该书为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魏冉

魏冉,(?—前264)秦昭王之舅,宣太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异父同母的长弟。帮助秦昭王即位,在秦国独揽大权,四任秦相。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曾把陶邑(今曹县韩集镇东北)益为自己的封地,家资富于王室。后因权势过大被贬回陶,死葬于陶邑,今安陵堌堆即其墓。

氾胜之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氾水(今曹县)人,西汉农学家。汉成帝时为议郎、劝农使者,后官至黄门侍郎,以轻车使者身份,在三辅地区(今陕西关中平原)指导农业生产,关中大穰。他继承前人重农思想,总结农民生产经验,写成《氾胜之书》,为中国最早的农学专著。该书内容几乎包括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多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特别是其中的“区田法”,是一种在北方干旱地区精耕细作、合理密植、有效利用水肥、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取得高产稳产的耕种方法,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刘秀

刘秀,(前6—57),字文叔,汉高祖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出生于济阳县舍(今曹县庄寨镇南),九岁而孤,随叔父刘良生活。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与诸豪杰并争天下。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史称东汉或后汉。刘秀称帝后,进一步消灭割据势力,完成中国统一,定都洛阳。政治上以清净俭约为原则,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始终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史称“光武中兴”。毛泽东盛赞刘秀是“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名君。

吴质

吴质,(177—230)字季重,济阴(今曹县韩集镇堤上范村一带)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魏文帝曹丕的智囊人物。东汉未年,天下大乱,群雄角逐。曹操为发展力量,西汉初平四年(193)在任兖州牧(治所在今鄄城县一带)时招贤纳士,吴质应召而至。因其才学通博,受到曹操父子的赏识,成为曹丕的挚友、曹植的文友。西汉建安二十三年(217),曹丕被已为魏王的曹操立为太子,吴质任外职。吴质深谋远虑,他曾面授机宜,帮助曹丕巩固太子地位。东汉延康元年(220),曹丕即位,建元黄初,成为三国魏的第一位皇帝,马上派人把吴质接到洛阳,被任命为中郎将,又封他为侯爵,让他持节督幽、并诸州军事,治所在信阳(今河北冀县)。魏黄初七年(226),曹丕驾崩,吴质作《思慕诗》一首寄托哀思。魏明帝曹睿继位,吴质仍受信任和重用。太和四年(230),吴质被征调入朝,担任侍中,成为辅弼大臣。太和四年(230)夏,吴质病故。吴质的诗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文学”的风骨。

来源:县委办、县志办

体育画报官网

尚舞杂志社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幸福生活指南官网

食品工业电话

财富生活期刊官网

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