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最新信息

拿血养花电影电影中的血腥

2025-02-18 来源:橙子资讯

从前的牛仔电影,英雄开一枪,歹徒倒地,他的胸口有一弹洞,一丝血液流了下来,表示他已经死亡。后来的武打片,好人和坏人对打,拳脚交加,最后一人倒地,嘴巴和额角有一点点的血。

但有些观众像古罗马竞技场中的暴民,对血腥画面的要求愈来愈高,血轻微地流出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一再嘶叫:给我更多,给我更多。

电压喷血

当今电影中的血,已经不是流的,而是喷的。

用的当然不是真血。好莱坞和日本的化装用品中有一种叫“血浆”的东西,是用红花粉加上蜜糖做出来的。“血浆”放入保险套中,包成一个血球,演员含在嘴里,咬破后,“血浆”一口喷出,演员也不觉难受。

至于表演身上中枪,会把“血浆”放进一个个的塑料袋中,做成血包,分量多少,看导演的暴戾程度。用胶布贴紧一片硬皮,保护演员的身体,上面放血包,同样以胶布贴紧。血包后面藏着一个像药丸胶囊的小型引爆器,通着电线,开关在演员手中。

导演一喊开机,演员就按开关,引爆器一起爆,连带爆开血包,“血”就喷了出去。事前在演员衣服上用刀划几道,才能爆得好看。

通常是以加速的拍摄、慢镜头放映来强调的。如果大家留意一下,还可以看到中枪的演员手中是握着开关的。

那么,用在刀剑上呢?从前的戏,总是英雄一刀斩下,歹徒“啊”的一声倒地,接着看到他身上流出了血。到了日本导演黑泽明手上,他说,高手过招,只要一记,非表现中剑效果不可。在《椿三十郎》一片里,反派身上装的已不是血包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电压的喷筒,里面是一加仑一加仑的“血浆”,一按开关会像喷泉那样飞溅开来。

合理运用

血腥可以成为暴力的美学,也是廉价的惊栗。没有看过的观众,一下子受到感官上的刺激,非常之过瘾。但是,外国片商们并不欣赏张彻拍摄的武侠电影那种不合好莱坞常规的变焦镜头和凌乱剪接。

邵氏公司便把导演郑昌和从韩国请来。此君颇具学院派气质,学足好莱坞片的拍摄手法,跟着潮流拍武打片,拍了罗烈做主角的《天下第一拳》。戏中主角和配角对打,最后把配角的肚子抓破一个洞,挖出肠来。

那些“肠”,当然是道具部用一堆猪肠和一大把“血浆”做出来的玩意儿,外国人看了,还是会发出尖叫。这部电影,当地片商把片名译为《五根手指的暴力》,在意大利卖个满堂红,成为第一部在外国成功的中国港产片,比李小龙的还要早。

其实,在艺术性的处理下,电影的震撼力比挖肠更厉害。《码头风云》中马龙·白兰度的拳脚搏击,虽是黑白片压抑着鲜红的血,但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理想画面

血腥的构成,由血包爆出的是一堆堆的,从喷水器洒出的是一滴滴的,构图并不太漂亮,就连后来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血也喷得像浇花。说真实感,没人看过这种场面,在电影上的画面又太假,不是观众心目中的血花四溅。

这种理想的画面,在什么地方才能看到呢?当然是漫画了。电影中完美的血腥镜头出现于《斯巴达300勇士》中,由真人和计算机动画结合的拍摄,使从人身上喷出的血可以凝结成一个完美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电影历史上拍摄过的战争场面,跟《斯巴达300勇士》这部片子中的一比,也都失色了。只有这种手法,才能表现出战场中过关斩将、见马砍马、见人杀人的血腥,手臂飞出,头颅断掉,没有计算机动画,根本不能算逼真。

这种技巧,在美国电视剧《斯巴达克斯:血与沙》中重复又重复。

剧中竞技场上的互杀,都是血肉横飞的,十三集的片集处处是血腥和暴力。

每集播完,片尾都打出字幕,说这是为了反映罗马时代的场景,为求真实性,是必须的。

这当然是借口,还是影评家说得对:“这么一个小本经营的制作,又没有一个大明星,非用这种手段来卖钱不可。”

我们得从西方的水平来看。这种血的表演,早在纸质漫画书上充满。近年来流行的大杀僵尸的电子游戏中,头颅爆裂,胸膛开花,已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在一个比漫画、电影和电视更血腥的美国社会里,还发生过校园连环杀人事件。现实比媒体更要残酷。

也许,让人在幻想中满足了潜伏着的对血腥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渴望才可以减少一点吧?

教育信息化论坛编辑部

船舶物资与市场杂志

电力系统装备邮箱

广东蚕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