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我们一起

宝宝随地大小便该如何处理如何训练宝宝大小

2023-07-25 来源:橙子资讯

宝宝随地大小便该如何处理 如何训练宝宝大小便宝宝随地大小便该怎么办

一、宝宝随地大小便该怎么办

炎炎家原来住的是平房,上公共厕所有些不方便。父母怕麻烦就经常让炎炎在院子里大小便,从此炎炎便养成了随地大小便的坏习惯。

后来炎炎家搬进了楼房,即使上厕所很方便,但由于从小没有对炎炎进行正确的排便习惯训练,3岁的炎炎仍然“固执”地随地大小便,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父母领他出去玩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论走到哪儿,只要炎炎想小便了,就随意找个地方“解决”。

起初父母觉得炎炎还小,不用太在意,可眼看着小家伙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父母就开始担心炎炎随地大小便的坏习惯会遭到小朋友的嘲笑。

通常,当孩子处于1岁或稍大一点的年龄时,都不喜欢在便器上或厕所里小便,宁可到处尿或尿在尿布和裤子里。还有的孩子,在公共场所或大街上任何地方大小便,而不是到厕所里去大小便。也许他只是图方便,但有时候,这却会成为一种习惯。

一般来说,这都是由于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孩子还小的时候并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比较容易任由父母指挥。2岁以后,他们逐渐有了自我主张,开始懂得说不,不肯凡事任人摆布。这时的孩子,已经受到父母的教导要在厕所大小便了。如果孩子拒绝上厕所大小便,一定是有他的道理,比如不喜欢在寒冷的天气里露出小屁股来大小便,又如孩子大小便时父母总催促让他快一些,这些都会令孩子很反感。还有若父母让他坐在成人马桶上解大便,会让他感到不舒服等。这些表现,是孩子的正常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会逐渐改变随地大小便的毛病。

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当,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难以解决问题。例如,有时候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散步,孩子憋急了,而附近又没有厕所,父母就让孩子在草地上、树林里“排忧解难”。父母的这种做法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孩子觉得随地大小便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自己方便就行。

若父母对此一直持纵容态度,孩子就会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当孩子稍大一点后,出现同样的情况时,有的父母还会给孩子找一些借口来支持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例如,父母可能会说:“孩子小不要紧的。”或者说:“附近没有厕所。”甚至有的还鼓励说:“大小便是肥料,可以帮助花草生长。”等等。

父母的这些言行,往往被孩子记在心里。将来碰到大小便急的时候,就会采用父母教的这种方法,并为自己找到适当的借口。

除了父母的教育出现差错外,还有一些大一点的孩子到处大小便,目的是为了恶作剧。出现这种情况后,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仍不加以制止,不但影响公共卫生,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许,也会让孩子形成不遵守社会规范、不爱整洁、不能自律等性格特征。

孩子随地大小便,这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好习惯。但是,父母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在厕所里大小便的习惯呢?

父母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方法,让孩子摆脱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1.消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随地大小便,很有可能是因为好奇。所以,父母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这份好奇心,然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让他明白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给别人看,这是有关羞耻感的问题。

2.父母要学会制止

对于孩子的随地大小便,父母应当学会制止,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行为。除此之外,父母还要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不为孩子的随地大小便找借口,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的榜样。

3.提高孩子的道德感

当孩子看见有别的小朋友随地大小便时,父母应当指出这是不对的做法,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并严格禁止孩子去模仿。

4.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排便

平时,家长应该耐心地指导孩子如何进行自我排便,包括如何脱裤子、坐痰盂、擦屁股、穿回裤子等。如果孩子做得正确,就给予奖励,如果做得不好,就要对孩子的做法进行纠正.但不要发脾气。对于较大的孩子,主要是教育他要学会控制自己,着急的时候尽量忍一下,去找厕所。使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育孩子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爱清洁、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二、训练幼儿大小便的方法

人的自制能力要从小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训练幼儿大小便就是其中的一项,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用意志控制排便行为。

⊙排便要有固定的地点,便盆最好放在房间比较明显的地方,每次尿完都要倒掉冲洗干净,放回原处。便盆最好是白色无图案的,有利于幼儿专心大小便。

⊙根据幼儿大小便的规律,培养幼儿定时大小便。一般来说,每间隔1.5小时,可以让孩于坐在便盆上尿一次。一般大便在早起后或晚上睡觉前。

⊙幼儿大小便时,特别是在开始独自坐盆大小便时要有专人看护,在旁边发出“嘘……”之声,使其形成条件射。大小便后鼓励幼儿,并教育幼儿,要大小便时给大人示意。

⊙不要强行让幼儿坐盆排便。有时幼儿不想大便,或者坐在便盆上排不出便来,不要勉强幼儿排便,坐盆5分钟仍不大便,就让幼儿起来,在有便意时再大便。否则幼儿有了厌恶或恐惧感,反而不能顺利地大便,甚至久坐便盆导致脱肛。

⊙穿满档裤的幼儿,大小便前后要指导其脱下或拉上裤子,当裤子未被弄脏时也要鼓励、表扬幼儿。

在训练幼儿的排便习惯时,父母不要急于求成,幼儿多长时间能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这是因人而异的,关键是要训练幼儿排便控制能力,要注意多予以赞扬和鼓励。

三、要分时期训练宝宝尿尿小动作藏大学问

要想让宝宝懂得自己控制尿尿,必须等到脑、神经、肌肉都完全发育后才可,而且,每个宝宝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妈妈应该知道,宝宝在15个月时是控制不住尿的,即使有了尿懂得告诉妈妈,但完全有可能不能忍到妈妈拿来便盆就已经尿在裤子上了。然而,当宝宝12个月大时,已经能够听懂妈妈对他的要求了,所以从这时起,可以对他进行排尿的训练了。

宝宝12个月时

·发育特征

宝宝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但他通常在吃过东西后就要尿尿,可以让宝宝先熟悉便盆。

·对妈妈的建议:

1.可以让宝宝在尿盆上坐上一阵子,但不一定非指望他一定能尿。便盆不要太轻或底部太小,这样宝宝坐上去会因不稳当而摔倒,使宝宝从此逃避便盆。

2.不要让宝宝坐得太久,这样宝宝会觉得这件事很讨厌。

3.便盆周围的光线要充足,使宝宝有安全感,且不要有容易让宝宝磕碰的物品。

4.宝宝坐盆时,妈妈要鼓励他排尿,如果宝宝真的尿在便盆里了,妈妈一定要及时称赞他。

5.若宝宝在刚一离开便盆时就尿出妈妈不要责骂他,一定要有耐心。

宝宝13个月

·发育特征

如果吃过东西让宝宝就去坐便盆,宝宝很可能会排在便盆里,但并不是每次都能这样,因为他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

·对妈妈的建议:

1.每当宝宝吃完东西,就让他在便盆上坐一会,以养成排尿的意识和习惯。

2,让宝宝自由发展,排不排在便盆里都无所谓。

宝宝15个月

·发育特征

宝宝开始有尿急的感觉,但仍不能控制住,很快就尿出来了。

·对妈妈的建议:

1.不时地问宝宝要不要尿尿,如果宝宝说“不”,通常是他不想。

2.当宝宝向妈妈表示要尿尿时,说明已经很急了,很可能不能忍耐多久就尿了裤子。

3.当妈妈认为宝宝应该尿尿时,而宝宝却通常会说“不”妈妈不要生气。

宝宝18个月

·发育特征

宝宝的控制排尿的神经及膀胱已经发育得差不多了。

·对妈妈的建议:

1.宝宝可以向妈妈发布更多的排尿信息了,但还会出现失误。

2.如果他对如厕有兴趣,可以让他进行观摩。

3.对宝宝的成功加以称赞,失败表示淡化。

4.宝宝夜里还不能整夜不尿,需要妈妈叫醒他尿尿。

宝宝21个月

·发育特征

这个时候的宝宝排尿次数增多,但发生“意外”的机会也增多。

·对妈妈的建议:

1.对宝宝增多的“意外”应该感到自然,不要因此增加坐便盆的时间。

2.宝宝还小,当意外尿在裤子里时,赶快给他换裤子,而不是责骂,并告诉他下次一定注意。

宝宝2岁

·发育特征

宝宝已经懂得使用便盆排尿了,而且为此感到骄傲,他会要求妈妈离开他,独自一人排尿。

·对妈妈的建议:

1.如果宝宝提出要上厕盆,要在马桶上放置一个较小的坐圈,可能的话,最好在马桶周围放扶手,或放一个高度适宜的凳子,让宝宝感到很新奇。

2.给宝宝所需的自由和支持,允许宝宝错误,这将会培养他的自尊心和独立性,继而加快控制排尿的能力。

3.在宝宝的不远处观察宝宝,以便在他需要帮助时帮忙。

宝宝2岁半

·发育特征

宝宝已有自信心,白天不会尿在裤子里。

·对妈妈的建议:

1.睡前2小时尽量不要喝水,在宝宝临睡前,带他上厕所。

2.放个便盆在床旁,以便宝宝需要时使用。

3.在宝宝的床单下铺一张塑胶布,在宝宝3岁左右,培养他一夜不尿或少尿床。

专家提示:

1.不要过早训练宝宝在便盆上尿尿,因为宝宝太小不愿坐,妈妈若是采取强制方法,就会使宝宝感到这件事很难做,造成日后形成无助、沮丧等不良个性。

2.多数18个月以上的宝宝,白天就不会尿在裤子里了;到2岁半时,大多夜晚不会尿床;3岁以上白天夜间都能保持干爽。

3.妈妈如果对宝宝排尿的训练不关心或很独裁,都会使排尿能力延后。

4.女孩通常比男孩能更好地控制排尿,大多宝宝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就不会再尿床。

5.有的宝宝已经学会控制排尿能力,但在一段时间内又开始尿床或尿裤子,通常是由于情绪焦虑所致,如父母争吵或离异。

四、如厕训练男女有别

●家长跟孩子讲好每次被老师带入厕所都一定要上。和班上的老师沟通好,在上午两节课休息时和下午加餐前后这两个时段要“狠抓”,确保每个宝宝都入厕,每位幼儿都小便。

●家长将男宝宝的裤子前面全部开洞,而且建议这个洞开大一点,尽量往下开一点,这样方便幼儿在小便时更快的掏出“小鸡鸡”,也不至于有的小朋友因为来不及掏出“小鸡鸡”而尿裤子了。

●女宝宝的家长把幼儿里面穿的棉裤、毛线裤全部拆成开裆,小便时只需拉外面的一条裤子即可。

●如果尿床了,老师和家长要多跟孩子谈心,告诉他尿床没事的,裤子尿湿了,老师帮你换,不要担心。中午,老师巡视的时候隔一个小时就提醒他上厕所。

●家长要积极和老师沟通,问一问在提醒孩子上厕所这一方面幼儿园的规定和老师一般的习惯是什么,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跟园方提出来。如果孩子暂时不能适应,就主动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加注意,慢慢帮孩子改正。

男宝宝

1、座便器容易训练

男宝宝在才开始摆脱尿布的时候可以先用塑料瓶给宝宝做排便训练,当他稍大一些的时候,也要选择一款合适宝宝的座便器。因为宝宝在大便过程往往伴随着撒尿,有的男宝宝就会站起来,所以对这种情况而言,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宝宝使用座便器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2、先坐便,再站着“嘘嘘”

由于大小便经常一起排出来,所以一开始应该先让宝宝在大小便的时候都坐下,这样他就能明白两者都应该在便盆里完成。用这种方式,他就不会由于小便时可以到处溅的乐趣而分散注意力了,并能学会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3、如厕游戏轻松完成

男宝宝最好由爸爸来言传身教。鉴于男宝宝的淘气个性,爸爸应给予准确的示范,教他如何“瞄准”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张有颜色的纸,让他瞄准纸片撒尿。对于男宝宝来说,有时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员”游戏,同时也增加了他上厕所的积极性,更快地摆脱尿布。

女宝宝

1、“彩色玩具”座便器

对于女宝宝,妈妈可以准备一个类似于玩具的、配置鲜艳色彩或声音的便盆,让对色彩情有独钟的女宝宝对这个“彩色玩具”不抗拒。

2、女宝宝的模仿训练

女宝宝的训练主要由妈妈来完成,她们更喜欢使用便盆,特别是有可爱动物形状的便盆。妈妈在训练女宝宝小便的同时要教给她正确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后,一定要从前往后擦,以防尿路感染。

3、不穿太复杂的衣服

训练女宝宝大小便的一个重要事项是,千万不要给她穿太复杂的衣裤,让她难脱难解。宝宝通常会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时候才告诉妈妈,本来就比较紧张,很难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裤子怎么解也解不开等不必要的挫折,那么,尿裤子肯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了。

如厕训练6步走

STEP1发“排便信号”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爱心提示:座便器的放置最好是就近原则。虽然建议家长尽量放在卫生间,但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座便器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

STEP2脱裤子带宝宝到座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褪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尽量为他穿有松紧带的裤子,避免穿复杂的裤子。

爱心提示:如果是男宝宝小便,则需要将裤子脱至大腿中部,分开两腿,掏出“小鸡鸡”,小便时不淋湿衣裤即可。

STEP3坐在便器上带宝宝到座便器旁,让宝宝逐步自己熟悉,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但要告诉他便便要在这里。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了。

爱心提示:低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自己不会发现有便意,这时可以让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裤子,让宝宝有个使用便盆的意识。

STEP4排便刚开始可以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爱心提示:想要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时,就不要让宝宝玩玩具,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形成习惯性便秘。

STEP5清洁屁屁开始时父母可以为宝宝代劳擦干净。让宝宝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但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宝宝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

爱心提示:让宝宝把内裤和外裤提上,父母可以帮助整理一下裤子。稍大一点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座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后,教宝宝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STEP6洗手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让宝宝自己洗手,然后用毛巾把手擦干,这个程序父母一定要演示给孩子。最好以后每次如厕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爱心提示:对宝宝能够自己顺利完成排便过程或有进步时都应给予恰当的表扬,可以跟他一起唱歌,背儿歌。为孩子提供多方位的感觉,会使如厕过程更加美好。

后面靠背式的比较好坐,适合宝宝冬天使用。小宝宝在便便的时候分心,会容易便秘的,所以后面靠背式不容易分散宝宝注意力。

可爱座便器辅助训练

手扶式座便器通常前面会有一些动物造型什么的,比较可爱,既可以让宝宝扶着,防止摔倒,还可以用来借力便便。

和成人马桶结合使用大概是最省事的一种了,不用再单独冲洗宝宝的便盆了。只是小宝宝用的话,大人得在一旁扶着,防止摔倒。

美国留学读研究生

哈佛大学本科申请

美国大学雅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