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魏占其七的含义是什么只是领土大小
“三国鼎立,魏占其七”的含义是什么?只是领土大小吗?
在东汉末与两晋之间,曾有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而有趣的是,后世还广泛流传“天下三分,魏占其七”的说法。都“三国鼎立”了,还怎么能如此不均衡的“魏占其七”呢?
一、“三国鼎立”的合理性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作者罗贯中写出了这样一个章节标题“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其中所谓的“定三分”,正是诸葛亮《隆中对》的一大重点,亦是往后三国的局面——三国鼎立。
从根本的经济发展考量,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导致的分裂加剧。在长江流域,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并相互抗衡的阶段,为蜀汉和东吴的对立提供了基础条件。而在北方,尽管北方经济基础优于南方,但受连年割据动乱的影响,其也不足以对南方形成实质上的统一。于是南北对立,东西抗争的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
在后来曹魏逐渐统一的过程中,蜀汉在投降时人口约为108万;东吴约为256万。而魏景元四年(263),魏蜀合计人口是537万。由此推之,曹魏在灭蜀前人口约429万,约占三国总人口的54%。
就实际控制疆域,曹魏也是蜀吴难以企及的对手。从数据上来说,正如我们在常见的三国鼎立的地图上所见,魏蜀吴三国的疆域面积是相差不大的。但问题是,蜀汉和东吴有更多的土地并未被真正纳入中央的统治。而东汉划分的中央对其有较强控制力的十三州,有九个都为曹魏所占领。
且在蜀汉和东吴,中央还需要拿出远比曹魏多的精力去应对周边及域内的少数民族。虽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更多的是文学上的虚构,但这正反映出了蜀汉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付出大于收获。事实上,直到蜀汉灭亡,西南的不少少数民族都还在强调自己此前是被迫听命于蜀汉的。
是故从影响一国之实力的军事、人口等多方面去比较,曹魏都是超过蜀汉或东吴的存在。用以说明当时政局的“三国鼎立”不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那就自然需要更能反映曹魏之强盛的“天下三分,魏占其七”的出现。两个说法并不冲突,反倒能相互补充。
- 2025-11-05奥地利旅游签证流水奥地利签证申请材料及流
- 2025-11-05卡点视频旅游纯音乐第十五集教你把五一旅行
- 2025-11-05三明游溪旅游白改黑彩虹线尤溪这条路C位出
- 2025-11-05上丹东旅游去丹东旅游有什么必去的地方吗
- 2025-11-05吉林去俄罗斯旅游攻略吉林假期不打烊护航赴
- 2025-11-05冬季旅游四川四川十大冬游胜地榜单公布你准
- 2025-11-05天津港豪华游轮旅游三年来首次这艘国际邮轮
- 2025-11-05俄罗斯本地旅游团这个假期俄罗斯旅游团到桂
- 2025-11-05普陀旅游vlog趁着三月三假期去一趟江南
- 2025-10-28孩子用筷子小窍门孩子不会用筷子怎么办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