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里养狗多不多呀向新的力量在墙上建博物
为了留住胡同记忆,熊家胡同在墙上建了一座永不关门的博物馆;为了便利周边居民出行,300岁的西塔胡同动了三次大手术。在城市副中心,胡同里的历史文化被“更有尊严”地保留下来,持续精细化治理更新让更多老街巷迎来新生。
熊家胡同宽5米,东西全长约220米,是通州区南大街十八个半截儿胡同之一。乍一看熊家胡同跟其他老胡同没啥区别,但总有人慕名而来,因为走进去大有乾坤,居民经常得给人当导游。
居民:前些日子有一个从外边来的人,他知道有个熊家胡同,胡同里有墙上博物馆,但他不知道怎么进去。我说行没关系,我带你瞧瞧去。
居民:有的人从胡同走的时候还问我一句,说大姐这是干什么的?我还得给讲会儿。
熊家胡同博物馆/记者拍摄
熊家胡同里有座博物馆,名叫博物馆,却不见建筑物。就着胡同南墙,12个宽大的老式红木橱窗,自西向东依次排开。双喇叭卡带收录机、老式黑白电视机、木工家伙事儿、袜撑子、汤婆子......这些居民们主动捐出的老物件让曾经的胡同时光在橱窗里重现。通州区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艳辉边走边说:
高艳辉:老胡同怎么能让人感觉这个胡同很老、很有记忆的感觉呢?我们就想那应该有老物件。可是老物件放在哪很重要,当时这条胡同这里是一片比较破旧的墙,我们就跟居民一块商量。当时大家就提能不能略微修补一下,做几个小展柜,收了老物件往上摆一摆,结果我们这一收就收了100多件。其实开始只做了几个展位,后来发现不够了,拓展到现在的12个橱窗。后来我们社区又成立了老照片收集小组,收集了100多张胡同老照片。
北京市第一个胡同“墙上的博物馆”/记者拍摄
熊家胡同所在的中仓街道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曾是2018年通州区一次性改造范围最大、涉及胡同最多的更新改造项目,共涉及15条背街小巷,总长约4.8公里,其中10条位于通州南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域里。整修一新的背街小巷成了全市第一个胡同“墙上博物馆”,老街坊们别提多骄傲了。
居民:我还出了两张黑白照片呢,一张是我侄子结婚时候的照片,还有我结婚时候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现在都在那橱窗里呢,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在熊家胡同是一个打卡地了,过去在这住后来搬走了二三十年的街坊现在会回到胡同来看看,说“墙上博物馆”建得不错!
居民:好多年之前这里是非常乱的,这些年真是变化太大了。你看胡同地面上哪还有一张纸片了?没有了!外边来人到咱们这一看,确实是真的好,名副其实!
居民捐赠的老物件、老照片/记者拍摄
胡同更新维护离不开胡同里的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王玉敏今年65岁,土生土长的通州人,退休前做会计出纳,退休后发挥余热成了莲花寺社区蔡老胡同的胡同主事,当胡同主事十年来,工作日志每天更新,三大本笔记记满了胡同的大事小情。
王玉敏:你看这些信息都是我自己整理的。这是75岁以上老人,从94岁往下排;胡同里谁家搁灭火器,都给记上;谁家养狗,我这都有联系电话;这是1号-75号门牌各家每户每户的情况,残疾人、失能老人都单独标注出来。那本都记满了,这本又接茬了。
胡同主事王玉敏工作手册/记者拍摄
通州区西塔胡同因位于燃灯塔前而得名。便道从无到有、道路从窄到宽、裸露的土地有了花木,居民王荣华见证了西塔胡同的变迁。
王荣华:西塔胡同原来就是小土路,这两边都是平房,路很窄,是单车道。现在地铁6号线开通以后,这条路也忙起来了,拓宽后现在是两个车道了。路边上弄得跟小公园一样,我们住在这附近,相比以前出来方便了。
提升后的西塔胡同/记者拍摄
2020年初,燃灯塔修缮提升工程全面启动,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同步开展,曾经脏乱的西塔胡同也开始了美丽蜕变的第一次手术。三庙一塔周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设计师、汉嘉设计集团景观规划所所长于波介绍:
于波: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沿线的界面、围墙、建筑立面,市政道路、无障碍慢行系统进行了改造。把闲置空间进行论证激活,打造了几个小的口袋公园。通州区城管委还启动了周边的电力架空线入地工作,以前这个区域的天际线是非常凌乱的,拔掉了几十个电线杆,同步新做了夜景照明设施。
西塔胡同有了口袋公园/记者拍摄
2021年西塔胡同成为西海子片区的重点精细化项目。于波表示,通过第二次小手术,西塔胡同多了通州元素,增加了绿色景观。
于波:第二次是补充了一些小的细节,查缺补漏,比如增加了座椅设施。您看这些新设置的灯具是按照西海子公园内的风貌去做的,图案是“五塔凌云”,图案下边是运河,上面是燃灯塔。这个灯杆的造型是按照咱们传统的挑檐结构去做的,把公共空间和公园里的环境做了呼应处理。另外,我们以燃灯塔作为视觉廊道的轴线,把所有的树木集中到这边,让视线通廊始终是打通的,让人们从新华大街或者吉祥路这个位置进来,第一眼就能看到它。
不过此前因为历史原因和规划的不确定性,两次手术都没有改动西塔胡同口的一处大陡坡。车流量增大后,大陡坡给市民出行带来的困扰越发凸显,道路加宽降坡势在必行。今年4月,西塔胡同迎来了第三次“大手术”。
于波:第三次其实是解决周边老百姓出行的痛点。当时的路只有6米宽,坡度最陡的那一段达到10度左右。以前在路口会车的时候,因为坡度比较高,视角范围有遮挡,我们就把这个坡度逐渐往下找,在不影响出入口平整度的原则下,适当地进行了放缓。现在的坡度大约在5度左右,相当于放缓了一半。同时贴着极限的转弯半径,把这条路拓宽了三米。改造提升的意义就是能在问题解决之后,让使用它的人上到80岁老人,小到刚刚会走路的孩子,愿意到这来。
从西塔胡同可多角度欣赏通州地标燃灯塔/记者拍摄
坡缓了,通州区市政道路管护中心再往前想一步,在铺装材质上选用了融雪沥青,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副主任赵艳宁说:
赵艳宁:在沥青混合料里边添加了俗称的融雪剂,通过这个沥青表面遇雪分解,形成疏水层抑制结冰。这个技术不破坏道路主体结构,不污染环境,通过路面主动消融积雪。
北京的城市更新是千年古都的城市更新,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更新。去年底,通州区老城范围内167条背街小巷已全面实现整洁有序,但改变还在继续。通州区城管委城乡环境建设管理科副科长郭娜表示:
郭娜:背街小巷它不是单一的,我们以背街小巷为轴线,串联周边的小区、公共区域、闲置的拆违空地,形成一个连片推进的方式,把街巷改造延伸到居民小区、景区。2020年至2022年新一轮的整治提升中,我们按照全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标准,坚持街区更新相结合,分单元推进的原则,以“点”突破、以“线”带动、以“面”覆盖,集中连片、系统施治。几年来,我区熊家胡同、粮食局直属库平房胡同、果园路、潞河中学北街、永顺中街、鱼市胡同等都获得了“北京市最美街巷”称号。2021年通州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8.3%,位列全市第一,体现了副中心水平。背街小巷整治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进行时”。
记者:李天一
编辑:苏 婉
主编:朱凌翔
- 2025-04-255米宽3米长客厅装修设计客厅5不装大揭秘
- 2025-04-25家装修客厅地板客厅铺木地板还是瓷砖好内行
- 2025-04-25东营客厅装修注意事项东营装修客厅和厨房的
- 2025-04-25创意新房装修咨询层高6米8干脆铺个玻璃楼
- 2025-04-25别墅设计高级客厅装修简约而不简单2012
- 2025-04-25带房间的客厅装修70平北欧风二居室客厅旁
- 2025-04-23合肥126房客厅装修当极简主义遇上创意无
- 2025-04-23房屋客厅装修背景墙数量客厅背景墙的设计应
- 2025-04-23房子客厅装修酒柜最近流行的30款酒柜
- 2025-04-2390平小客厅日式装修90小清新日式素色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