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就业目标

合成基地明星潞安嬗变双碳目标下山西煤炭从

2024-12-20 来源:橙子资讯

潞安化工“180项目”

从潞安化工集团抬头看襄垣县的天空,清澈瓦蓝。映入眼帘最多的就是粗细不等的各种管道,这里是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煤炭就近通过皮带直接运输,从煤到煤制油产品形成,整个过程全部在管道内完成,所有的管道连起来可以绕长治市4周。干净的厂区,烟囱里冒出的水气仿佛在说,双碳目标下,潞安的嬗变已经踏上了快车道。

“就是个挖煤的,非要搞化工产业,能行吗?”

“捧着饭碗不要,却另起炉灶,糊涂!”

潞安集团是一座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牌煤炭企业,曾是山西省属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国家重要的优质动力煤和喷吹煤生产基地。随着山西优化国资布局、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潞安转型为全省唯一一家从事化工业务的省属国有企业。转型之初,争议就不绝于耳。在这样的背景下,潞安“180项目”启动,该项目包括每年100万吨的煤炭间接液化生产线和每年80万吨的钴基费托合成粗油品加工装置,合计每年生产180万吨油品及化学品。

固态煤变身液体,煤制油更清亮、清洁(图右)

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就是煤制油(CTL)合成技术。煤制油与传统的石油油品相比,究竟有什么差异?在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平台科技成果展示厅,固态的煤,变成了一种透明的液体,通过酒精灯静静燃烧,火苗持续稳定,而同时点燃的石油油品,却冒出了肉眼可见的黑烟。无杂质,更清洁是煤制油的特点。

11月17日,支撑“180项目”快速运转的大型设备繁忙依旧,30公里之外,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西唯一的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里,工程师正严谨做着新品的研发测试。这个总面积2680平方米、投资2亿元的研发平台,由山西潞安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共建,主要开展内燃机油、工业油、特种油等8个单元的研究与技术研发。

潞安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一例外,这些研发产品的前端都是我们熟悉的煤。

“这是我们的明星产品,也源于‘黑煤子’,经过一系列工艺技术加工,它就变成了一款基础油。”潞安煤基成果展示厅,工程师杨泽青摇动着手里清澈透明的CTL基础油向大家介绍。通过实验室的技术研发和企业的紧密跟进和生产,他们的成果正在被转化成发动机用油、减速机用油、自动变速箱用油、工程机械用油、轨道交通用油、无人机用油等160余款产品。

“原来高硫煤一吨只能卖300多块钱,经过加工后,变成煤基合成Ⅲ+基础油,也就是我们以‘升’卖的的‘太行’牌润滑油,换算下来一吨能卖1万多元。”杨泽青介绍,高硫煤直接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高污染且有硫的臭味,业界称其为“臭煤”,但这种“臭煤”在这里,正通过全球投煤量最大、产气量最高、碳转化率最好、运行效率最优的气化炉,产生出煤基合成Ⅲ+基础油,身价飙升几十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采访

尽管前景乐观,但由于煤化工行业投入比较大,一直以来,煤制油处于微利状态。面对行业“通病”,潞安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清说:“我国石油依赖进口,从能源安全和长期资源获取角度,发展煤制油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造成污染的其实并不是煤炭本身,而是长久以来对它的粗放利用。双碳背景下,潞安百万吨液化示范项目,让煤炭从固态变身为我们并不熟悉的液态,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油品和化工原料,加工转化过程中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实现了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潞安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军祥介绍,如今,包括煤基合成Ⅲ+基础油在内,潞安已经开发出5大类54种产品270个规格型号的煤基合成产品,广泛应用到化妆品、食品包装及特种燃料等领域,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创造了多项世界领先。

从“以吨卖”到“以升卖”,潞安以拼搏之姿演绎了一个创新企业,由黑向绿、由单一向多彩的转型,为我省打造世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郝宏 文/图

(责编:李清伟、王晓艳)

康颐杂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农业科学编辑部

康颐编辑部

中国房地产业编辑部